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插花制俑

2022-07-15 19:56:55 百科资料

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章节。描述了沈复的妻子教沈复把画虫草的原理应用到插花上来的故事。

  • 中文名称 插花制俑
  • 选自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章节

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译文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陈芸(作者的妻子)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虫子徘徊不定,怎么能仿效?"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陈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在闺房中寻找,如今恐怕未必有这样懂我心思的人了。

注释

  案:桌子

  绝:断

  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子:你

  之:的

  盍:何不。

  之:代方法

  踯躅: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本指制作用于殉葬的偶像,后指创始,首开先例为作俑

  相当于"罢了"。

  耳:罢了

  之:代方法

  觅:寻找

  属:类

  或:有的

  宛然:好像

  善:好

  如:按照

  行::试验

  之:代方法

  绝:好极了,绝妙

  闺中:家中

作品解读

  选文写作者按妻子陈芸所献"作俑"之法制作插花的事。文章通过人物对话,详细地描述了妻子"作俑"的设想,表现了妻子的巧妙而细腻的心思。文末"见者无不称绝"侧面赞美了妻子的独具匠心。最后以"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直接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怜和赞美之情。全文以"闲"领起,写夫妻插花,颇有生活情趣。

备考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虫踯躅不受( ) (2)能仿效( )

  (3)螳螂蝉蝶之属( ) (4)抱梗,踏叶( )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宛然其法行之 B.之闺中 刻舟

  C.怡然有月下之趣。 D.案头瓶花不见者无不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2)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4.本文中"以针刺死"昆虫与课文中的"鞭打蛤蟆"的做法相似,但目的却不同,请对两种做法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1.(1)控制(2)怎么,哪里(3)找,寻找(4)有的 2.B 3.(1)你的插花能具备风晴雨露的特征,可以说十分精妙传神。(2)如今恐怕不见得有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4.课文中"鞭打蛤蟆"是为了惩治强暴,体现了幼年沈复同情弱小,见义勇为的朴素感情。选文中"以针刺死"昆虫只是为了自己的插花更加好看,未能尊重昆虫的生命自由,显得有些残忍。

  作品内容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陈芸(作者的妻子)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陈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