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

《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之作。捭为开启,阖为闭藏。捭阖之术,也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度。捭阖之术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战国纵横家游说方法之一,即分化、拉拢对方之法。
- 作品名称 《捭阖》
- 创作年代 先秦
- 作品出处 《鬼谷子》
- 文学体裁 散文
作品原文
捭①阖②
粤若稽古(3),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4)。观阴阳(5)之开阖以命物(6),知存亡之门户(7),筹策(8)万类(9)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10)焉,而守司(11)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2)。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3)。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1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5)之。审定有无与其实(16)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1)。离合(22)有守(23),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4),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25),而与道相追(26)。捭之者,料其情(27)也;阖之者,结其诚(28)也。皆见其权衡轻重(29),乃为之度数(30),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31)。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2)。纵横(33)、反出、反覆(34)、反忤必由此(35)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36)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7)。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38)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9),故与阳言者依崇高(40),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1)。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42)。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作品注释
①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
②阖,闭的意思,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
③粤若稽古,粤,语助词。若,顺;稽,考察。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
④先:先知先觉,此意指尊者,指导者,先驱者。
⑤阴阳:《易经》上的用语,指创造宇宙空间万物对应的两种气。阳意味春、光阴、君、男性,是积极的行动,阴意味着秋、夜、暗、臣、女性、消极的行动。
⑥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观察阴阳变化来辨别事物。
⑦存亡之门户:指生死之理。
⑧筹策:计算策划。
⑨万类:万物
⑩朕:指征兆、迹象。
(11)守司:看守加以管理,以便救亡图存。
(12)其道一也:大自然的规律,凡圣人的道理就有一个。
(13)各有所归:世间一切事物各有归宿。
(14)审察其所先后:应该先的事物应居先,应该后的事物就居后,一切都应该调查判定。
(15)以牧,进行调查。
(16)实:实情。
(17)指:意同宗旨。
(18)阖而捭之:假如明白实情;就应自行闭藏或开启。
(19)求其利:研讨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20)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放使事物显现,或者封闭使事物隐藏。
(21)原其同异:探讨事物相同与不同的特点、性质。
(22)离合:离,不一致:合,一致。
(23)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24)欲捭之贵周:周,不遗漏,要行动时,必须作周密的考虑。
(25)微:微妙。
(26)与道相追:合乎道之理,与道相贴近。
(27)料其情:检验实情的真伪。
(28)结其诚:结,坚定,使诚意坚定,有好结果。
(29)权衡轻重:衡量比较事物轻重。
(30)为之度数:测量重量和长度的数值。
(31)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如果不合一般事物规律,圣人就继续引导。
(32)四时开闭以化万物:就像春夏秋冬,万物均在变化一样。
(33)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34)反覆:或离反或复旧。
(35)由此:根据捭阖原则。
(36)道之大化,说之变:大化,变化。"说之变",游说原则和主张灵活运用。
(37)终始其义: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
(38)诸言:各种言论。
(39)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或开放或闭藏,都以阴阳之道试行。
(40)阳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谈论崇高并对之加以试行。
(41)无所不可: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42)阳还终始,阴极反阳:意为阴阳运行,彼此相生,互相转化。
作者简介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春秋时人,诸子百家之一。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学的鼻祖。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千古奇人。他最出名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作品译文
如果我们试着去考察古代的历史便可发现,从前在于天地之间被称作圣人的人们,都是芸芸众生的先导。他们通过观察事物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正反因数和由此导致的结果来判断命名事物的性质种类,然后再通过(观察或者参与)谋划实施事物从开始到终结的变化过程来验证自己的观察,总结出影响事物存在与消亡的普遍道理,从而通达人的心理与感情的变化原因,最后能够从事物出现的细微征兆(情感的变化或者外物的变化),就能推断出事物的变化趋势,从而能够掌握住万事万物的变化关键。所以照此看来,普天之下的圣人们,从古到今,都遵守相同的办事原则。有的阴,有的阳;有的柔,有的刚;有的开放,有的闭合;有的舒缓,有的紧急。
但是圣人都能够用阴阳的道理,捭阖的手段掌握住事物的变化关键。首先周密地考察相关事物各因素之间的轻重缓急,衡量性质的轻重和作用的优劣.比较技艺的短长。譬如贤能和不肖,聪明和愚蠢,勇敢和怯弱,仁爱与义气,虽然是有差别的,但有的时候都可以放手使用,有的时候都可以拒绝不用;有的时候都可以加以提拔.有的时候都可以予以斥退:有的时候都可以轻贱.有的时候都可以推崇。这些都应该根据具体的形势和相关的人心感情来决定选择运用。然后要周详地判断事物的虚实真假。先顺从对方的喜好习惯以便了解他的本性。再以隐蔽巧妙地方式来试探分析对方的言行.再以相反的方式来验证。从而探寻出对方的内心情感,最主要的是把握住对方的意图。无论是使用捭阖的那一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效果。有时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某种行动想法来诱使对方,有时沉默隐蔽自己的意图来封闭对方。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事物接下来的变化已被自己了解掌握;向对方沉默隐蔽自己的意图.是因为还没充分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最后游说时用捭还是用阖,一定要审察清楚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对方的计算谋划。然后再根据这些来分析联系对方和我方的目的,以及事物和谋划相同或相反的地方。如此圣人就可以确立与对方是合还是分的结论。是分是合都有了充分的依据,又能以迎合对方的意图习惯且符合常规律的方式来办事。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留下后患了。
如果用开启自己来诱使对方(又名拨动),需要的是有充分的情报和周详的谋划;如果隐藏意图暗中打击对方(又名蔽藏),需要的是隐密而不为人所知.周详和隐密的最关键处,是在于它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常,本质却隐蔽巧妙并符合自然之道。开启自已诱使对方,是了解对方并能够把握住主动;闭合自已封闭对方。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意(排除对方犹豫不决的因数)。这些都详细的了解之后,再对事物做出重要与否的判断,确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圣人思考问题的方向就以对方为主。如果对方的意图无法揣摩.那么就不能从对方身上找出解决方法。圣人就只能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捭就是通过公开诱使的方法来游说,以此来诱导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使对方接受我的主张:阖就是通过隐密打击的方法来游说.使对方放弃原有的意图。总之,捭阖的方法是自然之道的体现(阴阳规律)。天地通过白天和黑夜,使阴阳二气发生变化,使四季交替运行,万物化育生长消亡。游说中的纵横变化,对道理的反复阐述.也都是通过捭阖的变化来实现的。。
捭阖,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游说之辞的变化方式。一定要预先了解它的变化方法。口是心的门户,心是思想的主宰。人们的志向、欲望、思想、智谋等等,都通过门户表现出来。所以,要用开启和闭合的变化来控制思想的表达。所谓"捭",就是开启自己,就是拨动对方,就是正面游说,所谓"阖",就是闭藏自己.便是封闭对方,就是反面游说。说话时如果阴阳协调,开合得当,那么两者就能相辅相成,无论是让对方开始还是终止,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讲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扬名、宠爱、财利、得意,这是"正面游说",这是"为了激发兴趣";讲死亡、忧患、贫贱、困苦、受辱、抛弃,失利、失意、有害、受刑、被罚,这是"反面游说",这是为了终结意图"。各种言论属于正面一类的,都叫做开始,它从正面游说利益好处,从而激发了别人的兴趣;各种言论属于反面一类的,都叫做终结,它从反面游说危害的坏处,从而终结别人的意图。
捭阖的方法,如果根据阴阳的方法来解释。那么,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这是依据按崇高的原则(把对方的追求提拔到一定高度)来怂恿对方,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这是依据对方切身的利益(把结果的害处归结到对方身上)钳制对方。用卑下的手段来求取局部成功,以崇高的方法来获取大众支持。用这两种手段来游说,没有什么意图不能探究出来的,没有什么观点不能游说进去的,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游说一人,可以游说一家,可以游说一国,可以游说天下。如果从小的方面来游说,为的是,做到不存在内部的间隙而被小人所离间;如果从大的方面来游说,为的是,做到不存在外部的区别而被公众所疏远。增加或损害.离开或接近,背离或返回,也都是用阴阳捭阖之道来控制的。面对(有利的形势或者积极的人事物)就要主动作为,面对(不利的形势或者消极的人事物)就要待机隐藏;面对有利的形势就要发表主张有所作为,面对不利的形势就要隐藏意图寻求间隙。阴阳是反复运动的.阳发展到极点,转化为阴;阴发展到极点,转化为阳。凭"阳道"(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对方追求)来使对方行动的方法,在交往过程中好感就会产生生,以"阴道"(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来使对方放弃的方法,现有的形势就不会再恶化。所以,用"对方所喜欢的"来改变"自己所厌恶的",就要用对方喜闻乐见方法来进行;用"对方所厌恶的"来求取"自己所喜欢的",就要使对方感到后果的严重而不得不放弃。(用公开的方法去追求隐蔽的意图,要用好处来诱导;用隐蔽的方法达到公开的目的,需要用非常的手段来箝制)。所以事物阴阳的相互转化,必须通过捭阖(言说,沉默,展示,闭藏,言善,言恶)的途径。这是天地间阴阳之道的体现,也是游说别人的方法。它是办好万事的先决条件,也是在形势不明时行之以圆通的方式、在形式明了之时行之以方正等各种手段变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