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指甲花叶

2022-06-25 15:12:31 百科资料

指甲花(《南方草木状》),又名:散沫花(《南方草木状》)和凤仙花。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叶。指甲花醒与维生素K结构相似,故有止血作用。

  • 中文名称 指甲花叶
  • 别称 散沫花(《南方草木状》
  • 界 植物界
  • 分布区域 江苏、浙江、福建等

形态特征

  灌木,高3~6米。 茎圆柱形,分枝甚密,幼枝近四棱形,无毛。 叶对生,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长2~4.5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纸质;叶柄短;托叶小,早落。 圆锥花序顶生,长7~15厘米或更长;花极香,绿色或玫瑰色,直径8~10毫米;萼长2~2.5毫米,4深裂;花瓣4,阔卵形,长3~5毫米,基部心形,具短爪;雄蕊通常8枚,伸出,花药长圆形至近圆形;花柱略长于雄蕊,柱头钻状。

分布范围

  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庭园均有栽培。

生长环境

  凤仙花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不耐湿且不耐寒,但是却耐热。比较喜欢生长在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酸性土壤中。凤仙花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强的,因此移植成活率也是比较高的,生长发展的比较快。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凤仙花以播种方式繁殖,是典型的春播花卉。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种,北方地区在温室或温床中播种,到5月份之后即可移植露地栽培,而南方地区则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亦可直播于花坛。从播种至开花,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如欲使其在国庆前后开花,必须在7月份播种。

栽培管理

  1.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栽培地点要选择在向阳开敞的地方
  2. 由于凤仙花的须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因此栽培过程中要加强供水管理。
  3. 凤仙花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十分敏感,因此,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二氧化硫的污染。

主要价值

  叶、果皮、种子均含指甲花醌。 其含量依次为0.55~0.95%、0.25%、0.013%。

  药理作用指甲花醒与维生素K结构相似,故有止血作用;以往亦称为Hennotannic acid,为黄色色素,能染指甲或头发。种子有缓慢的大脑兴奋作用,可用于青年记忆或全身精神功能不足

化学成分

  叶含占吨酮类(xanthones(化合物:指甲花醌(lawsone)[1,2],散沫花占吨酮(laxanthone)Ⅰ、Ⅱ、Ⅲ[3-5];后三者的结构依次是1,3-二羟基二甲氧基占吨酮(1,3-dihy-droxy-6,7-dimethoxyxanthone),1-羟基二已酰氧基甲氧基占吨氧基-3,7-二甲氧基占吨酮(1-hydroxy-6-acetoxy-3,7-dimethoxyxanthone)。又含香豆精类(coumarins)化合物;秦皮素(fraxetin)东莨菪素(scopoletin),马要树皮素(esculetin)[6],散沫花香豆精(lacoumarin)[7];黄酮类(flavones)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side)[4,8],木犀草素-3-葡萄糖甙(luteoin-3-gl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7-gl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4-glucoside)[8];甾醇类(sterols)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9],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8];萘(naphthalene)的衍生物:1,4-萘醌(1,4-naphthoquinone)[2,10],1,2-二羟基葡萄糖氧基萘(1,2-dihydroxyl-4-glucosyloxynaphyhalene)[9],2-羟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1,3-二羟基萘(1,3-dihydroxynaphthalene)[11];酚性甙成分:散沫花甙(alwsoniaside),黑麦草甙(lalioside)[12];无机元素:铜、镍、钼、钒、铊、锰、钡、锶、铁铝等[13]。还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2,11]。茎含异白花丹素(isopumbagin)[14],3-甲二十九烷-1醇(3-methylnonacsan-1-ol)[15],D-甘露醇(Dmannitol)[16]。根含散沫花甾醇(alwsaritol)即是24β-已基胆甾烯-3β-醇(24β-ethylcholest-4-en-3β-ol)[17],D-甘露醇[16]。皮含三萜成分:散沫花萜二醇(hennadiol),羽扇烷(3β-hydroxy-20-oxo-30-norlrpane),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3β,30-羟基羽扇烯[3β,30-dihydroxylup-20(329)-ene][1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