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拨剌

2022-07-15 02:28:43 百科资料

拨剌,汉语词汇,拼音是bō là,释义: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2.张弓貌。3.亦作"拨喇"。象声词。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 中文名称 拨剌
  • 拼音 bō là
  • 出自 中国古文
  • 分类 词语

解释

  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2.张弓貌。3.亦作"拨喇"。象声词。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桡。"高诱注:"拨剌,不正也。"

  《后汉书·张衡传》:"弯威弧之拨剌兮,射嶓冢之封狼。"李贤注:"拨剌,张弓貌也。"拨,《文选·张衡》作"拔"。

  唐·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西游记》第二一回:"灵吉菩萨将飞龙宝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

  唐·李邕《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杜甫《漫成一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马纯《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复有扬鬣拨剌之势。"

  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石中获小龟》:"鲤鱼在地中,不知几何年,尚如是跳跃拨剌耶。役夫等烹而食之,尤甘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子游》:"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鹢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