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砚
2022-07-01 07:54:53 百科资料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发展到了宋代,最具时代特征的形制当为抄手砚了,它是从唐代的箕形砚演变而来的。在称谓上也有将它称为插手砚、手抄砚或者是大史砚的。
- 中文名称 抄手砚
- 注音 chāo shǒu yàn
- 主流年代 宋代
- 地点 泗水县枳沟镇今山东泗水县西北
简介
长方形抄手砚为宋代的主流,抄手砚的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抄手砚为宋代所特有,它不同于任何朝代的任何砚台,同时就砚材说,唐以来,砚材出现了很多品种,但其中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最为突出,号称"四大名砚",而端砚则位列其首,名扬天下。另外在有的端砚中,还会出现一些稀有的天然纹理,例如"黄龙纹"等等,这样的天然纹理会使端砚更加名贵。
枳沟--即泗水县枳沟镇今山东泗水县西北),是宋代著名的陶砚产地。当地产黏土,人们用黏土来制砚,所制陶砚又称枳砚、抄手砚。此砚在制作时要精细加工,费时费工,所以又叫:工夫细砚。

从考古资料发现,砚台最早是从研磨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这种研磨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战国晚期就已经有了研磨的砚台。汉代开始出现陶砚。陶的制作方法是把泥土经过澄滤、制坯、然后烧制而成。它的质地细腻、耐磨,具有易发墨、不损笔、墨汁不易干涸等优点。其他古砖古瓦质地比较粗糙,虽然有易发墨的优点,但伤损笔毫太甚,不如这种细泥陶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