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御侍女
拼音是chéng yù shì nǚ,承御侍女就是指侍奉皇帝的妃子(帝王嫔妃最低级的妃子)。
- 中文名称 承御侍女
- 拼音 chéng yù shì nǚ
- 释义1 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 释义2 婢女:女仆
- 释义3 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词语释义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仆。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4、承御:侍奉帝王的宫女/妃子。承御侍女就是指侍奉皇帝的妃子(帝王嫔妃最低级的妃子)
相关诗文
诗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
文
2、婢女;女仆。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有绿裳者前曰'某姓阳',指一人曰'李氏'……各有侍女辈。"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晨起, 仲仙率侍女至和桥观音堂圣王庙烧香。"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见我们父亲的侍女,才满十五岁的孟姜 --啊啊,可怜的孟姜 !"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 白秋英 --十九岁,咖啡店侍女。" 丁玲 《韦护》第一章:"什么工作我不可以做?衣装店职员也好,伽啡馆的侍女也好。"
后宫等级制度
金朝后妃中
有承御这一级
皇后一人
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
婕妤,九员、正三品
美人,九员、正四品
才人,九员、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
宝林,二十七员、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员、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员、正八品
在金宣宗贞佑年间后改制为;
皇后一人
贵妃、真妃、淑妃、丽妃、柔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
丽人、才人,为正三品。
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
女官
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
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
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
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
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
金海陵王当政时,皇妃位号多达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
2、
满清后宫制度
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世祖定鼎,循前代旧典。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钟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诸宫殿设太监,秩最高不逾四品,员额有定数,廪给有定量,分领执事有定程。此其大较也。二百数十年,壸化肃雍,诐谒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追尊四代,惟宣皇后著氏族,且有继室,讬始於是。历朝居正号者,谨而次之,并及妃、嫔有子若受后朝尊封者。世祖以汉女为妃,高宗以回女为妃,附书之,以其仅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