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扯犊子

2022-07-03 18:02:52 百科资料

扯犊子,东北话的俗语。近些年由于传统媒体和网络的影响,"扯犊子"逐渐成为全国性的用语,主要用于网络流行词汇。

东北方言中的俗语、歇后语,是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单纯的东北方言词汇,由于其通俗易懂,所以被很多方言研究者所忽略。由于其更接近于普通话,也容易为研究方言的学者所忽略。方言中的俗语,世代相传,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扯犊子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东北语言。

  • 中文名称 扯犊子
  • 读音 chě dú zi
  • 类别 俗语
  • 解释 东北话的俗语

原意

  犊子原指体型相对较大的动物幼崽,比如牛的幼崽,一般称为牛犊子。

  后来,经过语义演变,产生了新的解释。

  与其相关的歇后语:拿麻袋上牛圈--装犊子。

  1、护犊子: 是指较大动物保护幼崽的意思;

  2、装犊子:北方的一种脏话或者藐视的意思, 就是说某人为了得到其他人的保护,故意装作弱小;

  3、扯犊子:东北俗语,白话,意思是做的事情或说的话都是不切实际的。

  4、滚犊子:滚蛋的意思

释义

  东北话的俗语,有三种含义:

  (1)【贬】说一些不实际的事物、瞎扯、瞎说。例:你别跟我扯犊子。

  (2)【贬】不务正业,做与本业无关的事。例:老刘家的孩子,一天天不好好上学,就知道扯犊子。

  (3)【贬】交男女朋友。例:那小姑娘在学校不学好,天天和男同学扯犊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