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扬子江

2022-07-04 15:04:07 百科资料

扬子江(the Yangtze River),是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流经江苏省、上海市。

扬子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江阔水深浪大,受潮汐影响比较强烈。从镇江开始,长江进入三角洲河段,其中江阴以下为河口段,江面不断扩张成喇叭。长江在入海之前,接纳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以上溯到南京市。

由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最先接触的是扬子江这段长江,听到的是"扬子江"这名称,西方把中国长江通称为"扬子江","Yangtze River"也成为长江在英语中的称呼。

【概述图为南京长江第三大桥

  • 中文名 扬子江
  • 外文名 the Yangtze River
  • 所属地区 长江
  • 地理位置 中国江苏省南京

概述

简介

  ​扬子江(yáng zǐ jiāng),从中国江苏省扬州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江阔水深浪大,受潮汐影响比较强烈。从镇江开始,长江进入三角洲河段,其中江阴以下为河口段,江面不断扩张成喇叭状。南通附近江面宽约18千米,长江口从北面的启东嘴到南面的南汇嘴宽达91千米。由江水带来的泥沙进入河口区,河水与海水混合,发生絮凝作用,引起泥沙下沉,在长江口形成许多沙洲,如崇明岛和长兴、横沙等岛。长江在入海之前,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以上溯到南京市。

扬子江

来源

  扬子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江原本只是指长江较下游的部份,但由于这是西方传教士最先听到的名字,“扬子江”(the Yangtze River )在外语中也就代表了整个长江。

  众所周知,“扬子”乃长江之别称。然而其由来,如今已鲜为人知了。

扬子江

史书

  隋唐年间,扬州城南20里许,有一个名叫扬子的小镇。因地临长江北岸,故又名扬子津。史书记载:“隋开皇十年,杨素帅舟师自扬子津入击朱莫问于京口。”这大概是扬子之名见于史册的较早资料。其后炀帝继位,利用吴王夫差开的邗沟故道,开运河自山阳(今淮安)达扬子,并在扬子建临江宫(一名扬子宫),从此扬子津日渐繁华。

  当时瓜洲尚在江心,自扬子津行船抵南岸京口(今镇江),烟波浩淼,南来北往的商旅,皆云集于扬子津候渡或觅转车船。因而扬子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久而久之,人们把丹徒与江都之间的大江称为扬子江,意即与扬子津毗邻的那段大江。时至今日,已演变为通称整条长江为扬子江。一般认为,此演变与西人来华有关。因“长江”二字西方人发音不便,故习惯以“扬子”称呼长江。

扬子江

  扬子津在唐代中期以前十分出名,在唐诗中多有反映。如孟浩然《夜宿扬子津》诗:“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李白《横江词》说的是马当附近大江风涛险恶,却也拉扬子津作为陪衬:“……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哪可渡……”唐开元天宝以后,由于淤沙扩展,瓜洲渐与北岸相接。自扬子津行船南渡,须绕过瓜洲尾部,水程增加28里。后来自扬子抵瓜洲的运河竣工。扬子津渡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其地位也被瓜洲渡所取代。

  以后扬子津远离江岸,更名为“扬子桥”。由于该地“舟运西自仪征,南自瓜洲,至此汇合而北,实总汇之所也,故仍属交通枢纽,其名仍可见于史籍。

  此外,扬子之名还与仪征有一段关系。原来在唐永淳元年,曾于扬子津附近设“扬子县”,宋代移治仪征境内,以后又几经变迁,曾两度升级为“扬子军”(驻军重镇)。明清废扬子县,辖区划归仪征。清末宣统皇帝溥仪登基,因仪征的“仪”字犯帝讳,故又恢复原名“扬子县”。其时有文人撰上联征对,出句为:

  扬子云渡扬子江到扬子县

  有人应征对以上:

  端午桥于端午日登端午门

  扬子云即汉代大文学家扬雄,端午桥即清末两江总督端方,以人名对人名。尤其巧的是以“子”对“午”,同属于地支。该联虽于平仄有失当之处,但总体格律尚无大碍,故堪称佳对。此联一出,又为扬子之名平添了一段佳话。

古诗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解释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

  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

  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后两句说明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

杂志

《扬子江》诗刊

  《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原创性汉语诗歌双月刊,创刊十余年来,赢得了海内外诗坛的广泛赞誉。自2011年下半年起,《扬子江》诗刊全新改版,力求全方位展现当代汉语诗歌面貌,见证一线写作的探索与成果。

  改版后的《扬子江》诗刊,推出“深水区”、“重读经典”、“新诗十九首”等全新栏目。其中“深水区”以“去蔽”为主旨,推介成名诗人处于遮蔽状态的重要作品、沉潜安静的写作者的优秀文本,以及未成名诗人有分量却没得到应有关注的新锐之作。“重读经典”将选择某些被误读的经典作品进行诗学过滤。“新诗十九首”将组织诗人、诗评家、诗编辑推荐他们眼中的好诗。此外,“扬子诗潮”仍将集中刊发国内实力诗人的组诗力作;“百家诗萃”用以展示老中青诗人的精品新作;“古体新韵”、“外国诗歌译介”、“诗性随笔”、“诗人访谈”、“诗长廊”等栏目,各有侧重,风格多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