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门
扣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kòu mén,意思是指敲门。
扣:在此用作动词,敲击
门:在此用作名词,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
- 中文名称 扣门
- 外文名称 Knock at the door
- 拼音 kòu mén
- 释义 指敲门
- 性质 汉语词汇
词目
扣门
拼音
kòu mén
注音
ㄎㄡˋ ㄇㄣˊ
历史
《淮南子·齐俗训》:"扣门求水,莫弗与者,所饶足也。"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
宋 苏轼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诗:"君来扣门如有求,颀然鹤骨清而修。"
宋 张纲 《次韵彦达催诗》:"扣门颇厌催书债,隐几凭谁遣睡魔。"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一回:"刚到天明,早有人来扣门。"
涵义争议
"1940年,一个来自四川宜宾的16岁农家少年,站到中国当时唯一的古建筑研究团体--中国营造学社的大门外,在扣响门扉的那一瞬间,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成为未来中国文物保护的顶梁柱。"
"扣""叩"二字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相似。句中有"扣响"一词,那么,"叩响"对呢?还是"叩响"对呢?
"扣""叩"二字在古代是通用的,有的地方用"扣"可以,用叩也可以。现代,随着规范化时代的到来,二字的分工日渐明确,在运用上他们各自有侧重点。
叩kòu,动词,(1)敲打,如:叩诊、叩齿、叩门等。(2)磕头,如:叩头、叩拜、三百九叩等。叩门,登门求见。《史记·袁盎传》:"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
扣kòu,动词、名词两用。动词(1)系上,如扣上纽扣;(2)扣留、扣押、扣除、折扣等;(3)器皿口朝下放,如扣碗、扣肘等。名词(1)纽扣,如:领扣、风纪扣、摁扣等;(2)绳结,如死扣儿、活扣儿(读如huókùr);(3)螺丝,如套扣、螺丝扣等。
相比之下,"扣"字一身兼二职,既当动词,又当名词,负担太重;而"叩"负担较轻,由它担当"敲打"一义,可说是义得其所。但愿"叩门"行,"扣门"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