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手厥阴心包经穴

2022-07-09 04:24:14 百科资料

手厥阴心包经穴 ,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厥阴心包经所属穴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九穴。

  • 中文名 厥

360名片

  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 ,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厥阴心包经所属穴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九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天池穴

  位置: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局部解剖:有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胁痛,腋下肿痛。现多用于心绞痛,腋窝淋巴腺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

  刺灸法:斜刺0.2-0.4寸,不可深刺。可灸。

天泉穴

  位置: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局部解剖: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心痛,胁胀,咳嗽,胸壁及上臂内侧痛。现多用于心动过速,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曲泽穴

  位置: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局部解剖:当肱动、静脉处。分布着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热病,烦躁,胃痛,呕吐,肘臂?痛,手臂震颤。现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小儿舞蹈病,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等。

  刺灸法:直刺0.5-0.7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郄门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呕血,咳血,胸痛,疔疮,痫证。现多用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胸膜炎,精神病,膈肌痉挛等。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间使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面,当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臂挛痛。现多用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癔病,精神分裂症,胃炎,子宫内膜炎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间使。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症,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现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癔病,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疟疾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大陵穴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劳宫穴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肘时向中指尖处。

  局部解剖:有指掌侧总动脉。分布着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呕吐,翻胃。现多用于心绞痛,口腔炎,小儿惊厥,癔病,精神分裂症,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高血压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中冲穴

  位置: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局部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痛,心烦,昏厥,舌强肿痛,热病,中暑,惊厥,掌中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