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扇贝效应

2022-07-05 23:36:14 百科资料

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扇贝效应启发我们: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 中文名 扇贝效应
  • 外文名 Scallop effect
  • 提出者 斯金纳
  • 所属学科 心理学

简介

  定义: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我们称之为扇贝效应。

应用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

  不!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

  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地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避免他专心地等待强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