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锹形虫

扁锹形虫是属于鞘翅目、锹形虫科的一种甲壳虫,雄虫27~72mm,体色黑褐色,具光泽,体型稍扁,大型雄虫大颚发达,具齿状排列,小型则无,雌虫25~41mm。雌虫体型较小,翅鞘有光泽,头部具凹凸的刻点。体色黑褐色至黑色是台湾产锹形虫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一种。它们具趋光性,夜晚或清晨於路灯下容易发现。生活在平地至海拔1300公尺山区,绿岛也有分布
- 中文名称 扁锹形虫
- 别称 巨陶锹甲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 亚门 六足亚门(Mandibulata)
外形特征
体长雄虫36~111mm,体色黑褐色,具光泽,体型稍扁,大型雄虫大颚发达,具齿状排列,小型则无,雌虫25~41mm。雌虫体型较小,翅鞘有光泽,头部具凹凸的刻点。体色黑褐色至黑色。本种雄虫大颚大型内齿至前端间具锯齿状齿列。

主要品种
主要亚种:
中国扁锹(中华扁锹)
Dorcus titanusplatymelus
体长:35mm~87mm
分布:越南北部、海南,我国黄河以南地区、贵州、四川
概述:可以说是与我们生活最近的锹甲,只要住的海拔稍微高,有此锹甲分布,就有可能捡到。
云南扁锹
Dorcus titanusplatymelus var.typhoniformis
体长:?~80mm
分布:云南、四川、广西、贵州
概述:应该是中华扁锹的地区变异种,与中华扁锹不同的是内齿偏向中央
巴拉望扁锹
Dorcus titanuspalawanicus
体长:53mm~111.3mm
分布:菲律宾巴拉望岛
概述:世界上最大的扁锹,也可以说是整个Dorcus属的最大种,内齿形状明显,体型庞大
提风扁锹
Dorcus titanustyphon
体长:?~105mm
分布:菲律宾的吕宋岛、君丹度纳斯岛
概述:有着比巴拉望扁锹还要宽大的身躯,大鄂内齿偏向上方
南亚扁锹
Dorcus titanuswestermanni
体长:36mm~86.3mm
分布:印度、缅甸、我国云南、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
概述:一种分布很广、肥大的扁锹,印度最为常见
台湾扁锹
Dorcus titanussika
体长:29.5mm~71.2mm
分布:台湾
概述:一种鞘翅较红的扁锹,仅分布台湾
对马扁锹
Dorcus titanuscastanicolor
体型:31mm~83mm
分布:我国北部、日本、朝鲜
概述:大鄂较细长的扁锹
苏门答腊扁锹
Dorcus titanustitanus
体型:47~102mm
分布:中南半岛, 菲律宾诸岛, 印度尼西亚诸岛等地
概述:苏门达腊巨扁是其中体型最宽体表亮度最高的品种.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品种,下面是所有扁锹列表:
- Dorcus titanus castanicolor
- Dorcus titanus daitoensis
- Dorcus titanus elegans
- Dorcus titanus hachijoensis
- Dorcus titanus karasuyamai
- Dorcus titanus okinawanus
- Dorcus titanus okinoerabuensis
- Dorcus titanus palawanicus - Palawan Stag Beetle
- Dorcus titanus pilifer
- Dorcus titanus platymelus
- Dorcus titanus sakishimanus(サキシマヒラクワガタ/(Japanese))
- Dorcus titanus sika(台湾扁锹形虫/(Chinese))
- Dorcus titanus sumatra(Dorcus titanus titanus) - Sumatra Stag Beetle
- Dorcus titanus takaraensis
- Dorcus titanus tatsutai
- Dorcus titanus tokunoshimaensis
- Dorcus titanus typhon
- Dorcus titanus typhoniformis
- Dorcus titanus westermanni
栖息环境
成虫出现于4至10月,生活在平地至海拔1300公尺山区,绿岛也有分布。夜晚 具有趋光性。

生活习性
本种分布较普遍,生活于平地至低海拔山区,常见成虫集体出现吸食树液或熟透的果实。
生长繁殖
有时会见两只雄虫在树上互斗,将对方挑落地面,但却很少造成严重伤亡。获胜的一方便与雌虫交尾,交尾过后,雄虫就"噗"一声飞走了,继续过它的单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