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战栗

2022-06-29 07:49:34 百科资料

战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àn lì ,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出自《论语·八佾》。

  • 中文名称 战栗
  • 读音 zhàn lì 
  • 释义 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发抖
  • 出处 《论语·八佾》

释义

  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

出处

  1、语自《论语·八佾》:"使民战栗。" 意为使百姓因看到栗木(做的神主牌位)而恐惧,害怕或激动。朱熹集注:"战栗,恐惧貌。"

  2、《战国策·楚策四》:"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

  3、《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 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

  4、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赵芥堂》:"时天寒风雪交作,乡民解衣裸体,伛偻战栗。"

  5、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相关链接

  1、一次,孔子的徒弟直白地告诉皇上:夏朝的神主牌位是用松木做的,商朝是用柏木做的,我们周朝人要用栗木,这就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听了说:这是历史问题,就别追究了。如果游街示众,能起到"使民战栗"的效果,那我更希望对腐败官员游街示众,这样可以"使官战栗"。

  2、《南归》冰心 大家颤栗相顾,都已做了无母之儿,海枯石烂,世界上慈怜温柔的恩福,是没有我们的分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