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憩室病

2022-07-14 11:34:14 百科资料

憩室病是指胃肠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状突起,常发生在大肠,数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如果憩室发生感染,称为憩室炎。大部分憩室病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出血。

  • 挂什么科 消化内科
  • 哪些症状 腹痛伴便血、急性腹痛、排便困难、排便障碍、腹痛伴腹泻、腹泻
  • 好发人群 所有群体
  • 需做检查 消化内科常规检查
  • 引发疾病 肠梗阻、副鼻窦炎、垂体性矮小病、假性肠梗阻、脑动静脉畸形、脑囊虫病、新生儿泪囊炎、消化道憩室病、颅咽管瘤、发作性睡病、结肠憩室病

病因

  憩室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除先天性因素外,排泄低纤维饮食产生的小块硬质粪便产生的压力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结肠异常运动产生的高压会迫使肠道内皮穿透结肠外肌层的薄弱点。

  憩室病会发生憩室炎。炎症会导致穿孔、脓肿形成或腹膜炎。很多情况下,肠道中受感染的部位会与膀胱或阴道粘连,与结肠形成窦道,导致内瘘。反复感染使结肠壁变厚,导致结肠变窄,出现不全或完全梗阻。

症状

  大部分憩室病患者无症状。当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腹泻和其他排便异常时,需要考虑憩室病的可能。憩室的开口可以出血,或大出血,血液进入肠腔,再经肛门排出。当粪便嵌顿在憩室并损伤血管(憩室旁的血管)即可引起这种症状。升结肠比降结肠的憩室出血更常见。结肠镜检查能确定出血的原因。憩室病大多发生在结肠。病情可分两个阶段:

  1.憩室形成阶段

  结肠壁出现隆起,形成异常囊袋,称为憩室;

  2.憩室炎阶段

  机体代谢产物、细菌滞留在憩室中,引起感染,严重时导致穿孔。

检查

  1.钡剂灌肠造影

  有直肠出血或憩室炎症等症状存在,临床上又无急腹症时,可通过钡剂灌肠造影,尤其是气钡对照造影或结肠镜检查确诊。

  2.核素扫描

  对出血患者,可通过核素扫描检查。如出血的速度大于等于1毫升/分时,选择血管造影是最好的方法;如出血自动或在血管造影后停止,应在2~3周内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3.结肠镜

  全结肠镜是明确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

鉴别

  本病诊断时应与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癌、克隆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相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病人憩室与肠激惹综合征或结肠癌可同时存在。

并发症

  并发肠穿孔、脓肿、瘘、肠梗阻、大出血、炎症、穿孔、憩室内癌肿。不适多于排便、排气后缓解。腹泻常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可有排便较急迫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多带有白色黏液,象鼻涕样,一般并无脓血。部分患者一会腹泻,一会便秘,粪便有时干结,可呈羊粪状,有时稀便。多数人伴有明显的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预防

  憩室病预防

  食用富含大量纤维的饮食可预防憩室病。憩室病患者应该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食品补充剂,如亚麻籽,可用于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促进肠道以正常的速度排便。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的摄取,经常体育锻炼,减少对各种应激的反应等就足以达到治疗目的。日常饮食中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如奶制品、大豆等。

治疗

  1.憩室病如果发展为憩室炎,需卧床休息,食用流质或低纤维饮食,使用镇痛剂、抗生素。憩室炎的疼痛常出现在右腹部且通常在几天内加剧,疼痛也可能突然发生,与阑尾炎极为相似。

  2.憩室炎可能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如果发生腹膜炎,需要立即手术,切除炎症结肠部分。进行暂时性结肠造口术,使结肠内容物排泄到体外。炎症控制后,再将造口术中重定向的结肠部分与剩余的结肠部分接起来,或者直接与直肠相连。

饮食

  1、保持低脂饮食,脂肪可减慢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进行-些食物敏感方面的检查,以找到那些对你的消化系统有刺激的食物,并应避免食用。

  2、每日至少饮6杯水以预防便秘。如果您已经便秘,洋李、洋李汁或治疗便秘的特殊配方的草药茶可作为天然轻泻剂。

  3、在憩室炎急性发作期,试用每日1-3次水或菜汁节制饮食。在憩室仍有炎症及敏感的时候,食用低容积的食物(肉汤及低纤维饮食)。

  在急性憩室炎发作期,应增加下列食物在你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如煮熟的蔬菜、煮熟的水果和苹果,上述食品均可润滑肠道。

  4、避免牛奶及奶制品(酸乳酪和奶酪),这会加重本病,尤其是当你有腹泻的时候,这也是消化道憩室病的饮食保健重要方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