憍梵波提
2022-07-06 17:54:46 百科资料
也有说,他在过去世,因摘一茎之禾,有数颗谷粒堕地,遂于五百世中受生牛身,所以还遗留有牛之习性,食后常如牛之虚哺咀嚼,故有"牛相比丘"之称。由于其态度纯重,因而表现恬淡无争之宽宏气度。佛陀怜悯其常遭人毁谤,而堕于众苦,乃命住仞利天宫尸利沙圆修习禅定。佛陀入灭后,迦叶等诸尊者结集法藏时,遣人至天宫将其迎回,尊者始知世尊及舍利弗等已入灭,未久,亦归寂。
介绍
"受天供养"者,因憍梵波提恒事咀嚼,凡夫睹形,不知其已证阿罗汉果,若毁谤之,必受恶报。释尊怜悯世间凡夫,为免其无知讥笑而受苦报,故令憍梵波提常住于忉利天之尸利沙园,修习禅定。诸天敬奉而供养之,故称"受天供养第一"。
在净土法会中,憍梵波提尊者表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口业容易造,果报难偿还。修净土人,应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誓求出离,以求永恒安乐。
憍梵跋提,又作梵波提、笈房钵底、伽为拔帝、伽梵波提、伽傍簸帝、迦为拔抵、憍恒钵、房钵底。意译为牛迹、牛司、牛主、牛王、牛呞、牛相。
《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此语极确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说今世之一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各有前因,致获现果。了此,则只宜自忏宿业,何暇怨人乎哉?所以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受宠若惊,受辱不怨,逆来顺受,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憍梵波提,是为典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