悻悻
2022-06-26 09:58:26 百科资料

悻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ìngxìng,意思是怨恨失意貌;刚愎傲慢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 中文名称 悻悻
- 拼音 xìngxìng
- 外文名称 angry
- 出处 《画图缘》
- 注音 ㄒㄧㄥˋ ㄒㄧㄥˋ
解释
1、怨恨失意貌。
2、刚愎傲慢貌。
出处
本镇因一时过慎,其策未即举行,彼悻悻逃去。--《画图缘》
《孟子·公孙丑下》:"谏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他见我这日出门时节,竟自悻悻然去了,说也不和他说一声儿,必然有些怪我。"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大元敖慢无礼,经略待之少不如意,辄悻悻见于词色。"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心上如此想,面孔上早露出悻悻之色,坐在那里,一声不响。
梁斌《播火记》四七:"冯贵堂在背后跺了一脚,悻悻然走下砖阶。"
《宋史·神宗纪赞》:" 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
《明史·应嘉传》:" 应嘉居谏职,号敢言。然悻悻好搏击,议者颇以倾危目之。"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二:"宋蚦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悻悻地道:'喔,真反了!谁敢违抗,我就抓起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