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悱恻

2022-07-04 07:54:08 百科资料

悱恻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为fěi cè,

意思是内心悲苦凄切;忧思抑郁,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出自屈原的《楚辞·九歌·湘君》。

  • 中文名 悱恻
  • 外文名 sorrowful;sad at heart;be laden with sorrow
  • 拼音 fěi cè
  • 出处 《楚辞·九歌·湘君》
  • 释义 悱恻形容内心悲苦凄切

示例

  如:缠绵悱恻

引证解释

  忧思抑郁。

  战国屈原《楚辞·九歌·湘君》:隐思君兮悱恻 。

  南朝 梁 裴子野 《雕虫论》:若悱恻芬芳,楚《骚》为之组。

  清 陈济生 《怀友》诗:幸有诗篇同悱恻,独留图画见峥嵘。

  《孽海花》第三回 "名家稿子里,尽有……言情悱恻,如 魏 晋 小品。"

  清 王继香《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圹,乐天 哀 金銮 之辞,有此郁伊,无此悱恻也。"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冰心《寄小读者》:小朋友,我觉得对不起!我又以悱恻的思想,贡献给你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