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恺悌

2022-07-15 07:07:35 百科资料

恺悌 ,汉语词汇,拼音为kǎi tì,悌:顺从兄长,释义为和乐平易。

  • 中文名称 恺悌
  • 亦作 岂弟、恺弟
  • 含义 和乐平易
  • 出处 《诗.大雅.泂酌》

解释

  亦作"岂弟",或作" 恺弟 "。和乐平易。

出处

  ①《诗·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③《十三经注疏·毛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毛苌传云:岂(音恺),乐;弟(音悌),易也。郑玄笺云:孔,甚;燕,安也。

  ④《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魏晋·杜预 注:"恺,乐也;悌,易也。

  ⑤汉·班固《西都赋》:"流大汉之恺悌,汤亡秦之毒螫。"

  ⑥《汉书·张禹传》:" 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

  ⑦唐·陆德明(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经典释文云:岂,开在反,本亦作恺,下同,后岂弟放(音仿)此。弟如字,本亦作悌,音同,后皆放此。乐音洛,下篇同。易,夷豉反。

  ⑧唐·孔颖达(孔子后裔,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疏云:远国之君,既朝见君子,为君子所接遇,故皆甚安,而情又喜乐以怡易也。君子既接,远国得所,而又燕见,以尽其欢,是君子为人之能宜为人兄,宜为人弟,随其所为,皆得其宜,故能有善德之誉寿,凯乐之福也。

  ⑨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恺弟之政,后世称焉。"

  ⑩明·无名氏《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恺悌仁慈。"

  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轿子将近,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恺悌君子。"

  ⑫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⑬陈鸿墀在《全唐文纪事·卷首》评论常衮的《大历六年放京畿丁役及免税制》一文时说"蠲赋省役,以忧百姓,中多恺悌之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