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恶梦工厂

2022-07-13 17:18:00 百科资料

《恶梦工厂》是1999年新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美国恐怖小说之王 斯蒂芬·金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是他的最新代表作。此书的中文版本是不完全版本,只选用了原书的十一个故事。华纳兄弟公司还根据此书拍成了电视连续剧。

  • 书名 恶梦工厂
  • 别名 Nightmares & Dreamscapes
  • 作者 斯蒂芬·金
  • 类别 短篇小说集
  • 译者 何致和

小说介绍

  《恶梦工厂》今天开工,只要你想要恶梦,斯蒂芬·金将为你制造。在你睡午觉的时候、上班发呆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只要你想要,恶梦就会笼罩你。

  《恶梦工厂》是斯蒂芬·金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该中文版为不完全版,选用了原书的十一个故事:

  - 杜雷的卡迪拉克(Dolan's Cadillac)

  - 混乱的终结(The End of the Whole Mess)

  - 童魇(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

  - 夜飞人(The Night Flier)

  - 小宝贝(Popsy)

  - 它生在这里(It Grows on You)

  - 嘎喳嘴(Chattery Teeth)

  - 献辞(Dedication)

  - 神秘手指(The Moving Finger)

  - 厕所里的运动鞋(Sneakers)

  - 摇滚天堂(You Know They've Got a Hell of a Band)

作者介绍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为恐怖小说大师的代表。 斯蒂芬·金194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一贫困家庭。在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道路。70年代中期声名渐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的美国小说家。 1979年,在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斯蒂芬·金的作品超越于传统的恐怖小说,惯于通过对事件气氛的营造来震慑读者。

内容概述

  第一篇:《杜雷的卡迪拉克》

  我等待和监视了七年。杜雷,我监视着他,看着他来来往往,看着他穿晚礼服走进豪华的餐厅,总是挽着不同的女伴,总是随侍两个保镖。我看着他的头发由铁灰转成银白,而我的头发却一天天掉落,直至童山濯濯。我看着他离开拉斯维加斯,例行前往西岸度假;我看着他度完假回来。有两、三次,我在路旁看见他那辆凯迪拉克轿车,和他的头发一样是银白色,沿着七十一号公路往洛杉矶飞驰而去。更有几次,我在好莱坞看着他离开山上的别墅,乘坐同一辆银白色的凯迪拉克回拉斯维加斯。不过,我并不常到那里,因为我只是个教师。教师和通缉犯一样,基于经济因素,都没有随意行动的自由。

  第二篇:《混乱的终结》

  我想要说的是一部史诗,想要讲述一次大战的终结,阐明人类道德的衰败,以及说明弥赛亚的死亡。光是这些,就值得大书特书,就算用整架子的书也记载不完。但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如果未来有任何人会读这篇文章的话),已是萃取过的精华版了。点滴注入身体的速度很快,我估计大概还有四十五分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得依我的血型而定。我想我可能是A型,这样时间会多一点。但是,我就是老是记不得我该死的血型。万一我是O 型的话,那你们说不定最后看到的,就会是好几页的空白。

  第三篇:《童魇》

  茜德妮是她的名字,教书则是她的游戏。

  她是个矮小的女人,得垫高脚尖才能把字写到黑板顶端,而她现在就正这么做。在她身后的学童,没有人窃笑,没有人讲悄悄话,没有人低头偷吃手中的糖果。他们都知道茜德妮小姐的本事。茜德妮小姐总是知道谁在教室后面偷吃口香糖,谁的口袋里有玩具枪,谁借故到洗手间去卖棒球明星卡而非上厕所。就像上帝一样,她总是知道一切的把戏。

  第四篇:《夜飞人》

  虽然有飞行员执照,但迪斯对马里兰机场发生的命案一点也不感兴趣,直到第三和第四次命案发生后才有所改变。他嗅出血腥暴力的味道,而这正是《内部透视》杂志的读者最想看的。这种新闻只要加入像一元商店商品般的廉价神秘情节,便能马上刺激销售量的提升。对于这种小杂志社而言,销售量胜于一切,是编辑们汲汲追寻的圣杯。

  第五篇:《小宝贝》

  谢瑞德开着车,在购物商场外的停车场上缓缓前进时,看见一个小孩从玩具部的大门跑了出来。他是个男孩,约莫不超过五岁。从他脸上的表情看来,这个孩子一定十分惊慌:他一脸快哭的样子,而且肯定马上就要嚎啕大哭起来。

  第六篇:《它生在这里》

  新英格兰的秋天,薄薄的土壤点缀上了野菊和小黄花,翘首等待四周后新雪的降临。路旁的阴沟覆满了落叶,天空是一片灰蒙;玉米杆一排排歪歪斜斜地站着,像即将死亡的士兵,想寻找一个最完美的倒下方式。得了软腐病的南瓜,表皮向内凹陷,一堆堆叠在一起,发出淡淡的气味,闻起来就像老婆婆的味道。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不热,也不冷,惟有苍白的风不停地吹袭,在灰色的天空下,吹拂过光秃秃的原野。而在空中,候鸟正排成人字向南飞。风卷起屋前路上的尘土,狂舞着扫过院子,钻进停在后院的废车里。

  第七篇:《嘎喳嘴》

  看进橱柜里,就像隔着一面肮脏的窗户,观看他三岁半以后的幼年。这个东西是他七岁到十四岁之间最喜爱的玩具。哈根把脸凑近了些,忘记了外面狂怒风声以及砂子卷起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在这个橱柜里卖的都是一些希奇古怪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台湾或韩国做的,有些看起来还像从垃圾堆里捡起来的。不过,哈根倒是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嘎喳嘴"。这个嘎喳嘴同时也是他看过惟一有脚的--一张大嘴站在一双橘红色的卡通鞋上,脚上还打着白色的绑腿。

  第八篇:《献辞》

  在纽约最老牌暨最大的雷包拉斯旅馆的旋转门旁,在看门人、等待载客的出租车后面的角落,还有另一道门。这道门比较小,不但没有任何标识,而且看上去破旧不堪。

  第九篇:《神秘手指》

  当卡嗒声开始响起时,欧华·米塔正独自坐在他与妻子同住的皇后大厦内。他是纽约最不具知名度的合格会计师之一,而他的妻子维蕾则是纽约最不具知名度的牙医助理之一。她在看完新闻后,下楼到街角的商店买冰淇淋去了。她并不喜欢新闻后播出的"紧张时刻"这个益智节目,她说她讨厌主持人的德性。不过,欧华知道,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紧张时刻"这个节目会让她自己觉得愚蠢。

  第十篇:《厕所里的运动鞋》

  约翰·泰尔第一次注意这双运动鞋,是在他到塔坡里录音室工作一个多月以后。这间录音室所在的大楼,过去曾被称为"音乐城",在早期,不管是摇滚乐、排行榜流行乐和蓝调,都是在这里录制,热闹非凡。那时候,你在这栋大楼里绝对不会看到有人穿运动鞋(送货的小弟例外)。然而,那段时光过去了,那些穿着名牌蛇皮皮鞋的有钱大老板,也跟着消失无踪。运动鞋已成为音乐城上上下下的制式鞋子。不过,当泰尔第一次在大楼里看到运动鞋出现时,他并没有对这个人妄加评断:只有一点,就是这家伙实在该换一双新鞋了。这双鞋在新的时候可能是白色的,但现在已看不出来了。

  第十一篇:《摇滚天堂》

  玛莉醒来,发现他们迷路了。她很清楚,克拉克心里也明白,虽然一开始他不想承认。他摆出一副别来惹我的表情,嘴巴越抿越紧,几乎整张嘴都要不见了。然而克拉克不会说他们"迷路"了,他顶多只说"在某个地方转错了弯"。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要命的事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