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

息壤是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位于南门外西侧城墙脚边,系一长约40米,宽约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标志。据郭璞注《海内经》:"息壤者 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也就 是说,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膨胀的土壤。 所以也有现代汉语里面的一个解释:"息"为生长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长的土壤。
- 中文名称 息壤
- 属性 能自己生长的土壤
- 含义 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
- 史献记载 淮南子,通雅等
史献记载
淮南子
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通雅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汉代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
山海经
《山海经》中就有"禹以息壤堙洪水"的记载。《山海经·内经》记载:"红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红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鱼渊。女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晋·郭璞《山海经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大洪水泛上天际,鲧偷窃了帝尧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帝尧的同意。帝尧便让祝融在鱼渊处死鲧。鲧的遗腹子大禹成人后,帝尧让禹治水并确定古代中国九州地界。
故事解读
上古农业因为缺乏施肥的概念,所以需要靠休耕维持土壤肥沃,根据考古发现,尧舜时期,牛耕在北方旱田还没有出现,锄头和铲子还没有发明,松土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鲧要在短期内兴建大量土堤封堵洪水,必然只能取用正准备播种的休耕土地上之前翻松好的土,也就是息壤。但是这样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水灾后出现的饥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特别是在水灾之后,大片农田被水淹无法使用,国王只能对残余的有限耕地实行集中管制,鲧在没有及时上报的情况下,破坏本已捉襟见肘的耕地,占用劳动力,有违农时,再加上封堵洪水失败,洪水破口,导致灾情更加严重,所以尧舜才杀鲧以谢天下。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柳宗元写《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玉堂闲话
《玉堂闲话》对此则有更清楚明了的表述:"禹镌石造龙宫填于空中,以塞水眼。"大禹用石头凿了一只龙宫的模型,投入管涌中。这个石制龙宫的模型,就叫做"息壤"。
史献故事
慎靓王七年(癸丑,公元前三零八年) 秦、魏会于应。 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令向寿还,谓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王迎甘茂于息壤而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其母织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弗听也,请与子盟。"乃盟于息壤。秋,甘茂、长封帅师伐宜阳。
漫画
漫画《神兵玄奇》中,黄玉郎根据大禹治水的故事,将息壤想象成一种液态金属,它遇水就会变硬,比钢铁强度更大,最后更成为主角南宫问天的一大绝技,息壤铸兵。
鲧与息壤
传说中的息壤
息壤是一种传说中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荆州便有一处息壤的遗迹。
在上古神话传说中,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鲧禹父子治水的神话,这段故事在神话传说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里就来谈谈这两位著名的神话人物。
鲧的出身背景
在山海经的神谱中,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那也可算是名门之后了,所以在尧舜时代,大贵族鲧应当是朝廷中的一位大臣了,在那个时候,地上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关于这次洪水的起因,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总的一点是与天上的神主有关,可能是共工氏和他的手下干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发下洪水来惩戒地上的人们,前者的说法和女娲时代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重合,因此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原因大概是与前面后羿射杀太阳有关,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就谈到了这一点,太阳就是天帝的儿子们,也因为这个原因,射日的后羿被剥夺了返回天上的权利。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希伯莱神话中,上帝因为要惩罚地上的人类而发下大洪水的故事。这段故事后来转化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成了诺亚方舟的著名传说。其实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远古神话中,都有着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除了中国和古代希伯莱以外,伊朗(也就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琐罗亚斯特教也有这种传说,另外,在古代印度的神话中,也有大洪水的故事,正是在这次大洪水中,著名的湿婆大神大显神威,他脸上的那道标志性的兰色闪电伤疤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不禁如此,在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诸如藏族、回族、傣族、苗族等等,在他们的创世神化中也都有着类似的故事。我们相信在上古时代的地球上,极有可能出现过一次全球性的大洪水的。
鲧被推荐
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皇帝尧舜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鲧出现了。
在史记的记载中,鲧是被尧的几个大臣名字叫五岳的推荐的,当时的尧对鲧好象不太放心,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最终,尧还是起用了鲧,颇有一些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但是在其他的神化传说中,鲧就不是尧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样,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为了帮助地上的人们的。但是与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准许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仅如此,在他下界的时候,他还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大概就是想利用他来治理洪水的。洪水治理的结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总是他方法不对而终于失败被杀,五行相克的同时也相生,就像你掏了个洞再去补,是愚蠢的,除非时间能倒退,其实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鲧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终于使鲧的治水失败了,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天帝是多么的无情和自私。天帝跟神族是两个世界的人,外星人,也可以看出来鲧的伟大,在某种程度上,鲧就类似于精卫填海,因为鲧在死后也没有放弃繁衍人类,他留下了继承人,他就是中国上古人物----大禹。看封神演义中,鲧应该就是共工。
大禹诞生和功绩
传说中,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不知道是谁,有说就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一说黄能,飞走了。
所谓黄能是一种已经绝迹的动物,类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脚,在山海经中有记载。我个人是倾向于黄能的,原因在后面就会解释的。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治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仅没有从中捣乱,还派了大神应龙襄助。这位应龙也是非常著名的龙神,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代表了雨神的意思。传说只要在地上画上应龙的样子,就可以招来雨水,在前面黄帝与蚩尤一文中,我已经谈到了。这时他则帮助大禹挖河开山,在治理的过程中,伏羲、河伯也纷纷襄助大禹,后来在东汉几乎成为国学的谶纬学鼻祖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神龟所献的。终于依靠疏导和围堵两个方法的结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启的出生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一些与他的家庭有关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表现了大禹的公而忘私精神,可是他的妻子的结局却不好,传说中,大禹经常叫他的妻子涂山氏在中午去送饭,有一次她去的早了,却发现一头巨大的熊在用爪子开山,原来这就是他的丈夫,涂山氏大惊之下,往回逃去,大禹发现后紧紧追赶,涂山氏却变成了一块山石,不愿在与大禹生活,当时她已经怀孕了,大禹无奈之下叫道:"归我子。"石头裂开,大禹的儿子从石头中蹦了出来。于是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为启,就是开启而生的意思,这个启后来就是传说中中国上古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传说他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的音乐,这就是后来的九辩、九歌等等,后来楚国的诗人屈原就是用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的优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