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2022-06-25 19:56:23 百科资料
睾丸炎(orchitis)是睾丸感染后的急性炎性反应。一般继发于附睾炎,细菌经淋巴或输精管至附睾,然后扩散到睾丸引起附睾睾丸炎。由于睾丸血运丰富,细菌导致的单纯睾丸炎很少见。单纯的睾丸炎多由腮腺炎病毒所致,另据报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可导致睾丸炎,但相当罕见。
  • 挂什么科 泌尿外科
  • 哪些症状 阴囊坠胀痛、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发烧、睾丸疼痛、发热伴寒战、阴囊红肿
  • 好发人群 男性
  • 需做检查 血常规、血细菌培养、b超
  • 引发疾病 不育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acute non-specific orchitis)为细菌侵及睾丸所致,感染途径以逆行感染(由输精管或附睾侵入)为主,多发生在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经尿道手术后以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引起附睾睾丸感染。也可经血行播散至睾丸,引起单纯性睾丸炎,但由于睾丸血运丰富,此种情况少见。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淋球菌等。

  (二)发病机制

  肉眼见睾丸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充血、紧张。切开睾丸时可见小脓肿。镜下可观察到多数局灶性坏死,结缔组织水肿及分叶核粒细胞浸润,细精管有炎症、出血、坏死,严重者可形成睾丸脓肿及睾丸梗死。

症状

  1.病史 有败血症、附睾炎病史或应用尿道器械检查史及外伤史。

  2.症状 阴囊内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寒战。

  3.体检 阴囊皮肤红肿,压痛明显,睾丸、附睾增大有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伴有睾丸鞘膜积液。

  根据全身感染症状及患侧睾丸红、肿、热、痛的体征,一般可明确诊断。

检查

  1.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培养可能有细菌生长,并可性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ESR、C-反应蛋白检查:本病直接由细菌逆行性感染,故ESR加快,C-反应蛋白为阳性。

  3.B超检查:睾丸肿大,内部回声呈中等细小密集的点状回声,分布均匀。

鉴别

  1.睾丸及精索扭转 任何急性阴囊疼痛、肿胀都应想到睾丸及精索扭转。睾丸(或精索)扭转时,睾丸通常会回缩,质地较硬。精索变粗,在睾丸之上难以触及。在病变早期,可在睾丸前方触及附睾,但随肿胀与炎症加重,二者逐渐不易区分。此外,托举阴囊可使疼痛加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关于睾丸血流的有价值的信息。必要时手术探查。

  2.急性附睾炎 早期附睾肿大明显,易与急性睾丸炎鉴别,但至后期炎症蔓延至睾丸时则二者不易区分。

  3.腮腺炎性睾丸炎 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但一般无尿道感染的表现。检查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4.嵌顿性斜疝 也可有阴囊疼痛、肿胀。但斜疝多有阴囊内睾丸上方肿物可以还纳的病史,而且嵌顿后可有肠梗阻表现,触诊时肿物与睾丸有一定界限。

并发症

  (一)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以尿急、尿频、尿道灼痛不适,尿末流出白色浊液,会阴、少腹、睾丸及尿道内不适或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慢性前列腺炎治宜攻补兼施,配合综合治疗,以及注意生活与饮食调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二)精囊炎 精囊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精,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适、会阴部不适等症状,常与前列腺炎并存。精囊炎总的病因病机是病邪由外入里,脏腑失调,气血不和,引起精囊络脉受损,血溢脉外。中医治疗多从“血”论治,分别采用“凉血止血”、“养血止血”、“补气摄血”和“活血止血”之法,对多数精囊炎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睾丸炎治愈后,由于纤维化及细精管的损害,可引起睾丸萎缩。

预防

  对于有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的患者,必须进行彻底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避免病原体移位感染睾丸组织,必要时为了防止反复发作,可行同侧输精管结扎。同时应注意生殖器卫生,年轻男性避免过度手淫以及频繁性生活,由于性兴奋后尿道扩张、充血,容易因逆行性感染诱发睾丸炎。

治疗

  (一)治疗

  主要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托高阴囊,局部可用冷敷或热敷以减轻症状,由于抗生素的早期应用,特别静脉点滴抗生素,化脓性睾丸炎及睾丸脓肿已较少见。同时用中药如意金黄散香油调匀后,敷于阴囊上,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实际上多为附睾睾丸炎,故治疗与急性附睾炎相同,在药物控制下,必要时可将附睾切除,继发的睾丸感染可逐步恢复。因长期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睾丸炎者,应尽早将导尿管除去。

  (二)预后

  在得到适当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睾丸炎病人可治愈而不出现并发症。但是有60%以上的睾丸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睾丸萎缩。据报道有7%~13%的病人出现生精功能受损。不过,单侧睾丸炎一般不会导致不育。

饮食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