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急性肠梗阻

2022-07-14 22:20:44 百科资料

由于肠内及肠外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肠道机械性堵塞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时,称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为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若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

  • 中文名称 急性肠梗阻
  • 临床表现 痛、吐、胀和闭

概述

急性肠梗阻

  肠腔内容物急性通过障碍称为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肠管发生梗阻后可引起一系列局部与全身的病理变化,本病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腹胀与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要表现。根据梗阻发生原因、所在部位、肠壁有无血运障碍、病变程度与进程的不同,痛、吐、胀、闭四大症状的表现也不一。目前认为适宜于中医治疗的急性肠梗阻为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团、粪块或食物团堵塞所致的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与肠音的亢进同时而来,同时而去,肠音亢进时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由肠管麻痹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以腹部持续作胀为主,没有阵发性绞痛,肠音不是亢进而是消失。

急性肠梗阻

  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由肠外粘连索带压迫引起,蛔虫团、粪块、食物团堵塞所致肠梗阻由肠腔受堵引起,两者均属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由支配肠道正常蠕动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属动力性肠梗阻。

  本病诊断根据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腹部膨胀、肠音亢进、全身脱水等体征,结合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可明确肠梗阻的存在。立位摄片以明确有无梗阻,卧位摄片以推断梗阻可能发生的部位。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无腹膜刺激征(腹部检查时有压痛、反跳痛、肌卫),可试用中医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有腹膜刺激征,应采用手术疗法治疗。西医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疗法,以解除梗阻、切除病变组织或作捷径手术。不论采用手术疗法还是非手术疗法,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非凡重要的意义。

  本病中医辨证属“关格”、“肠结”与“腹胀”等范畴。举凡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蛔虫聚团等因素,可使肠管气血痞结,通降功能失常,滞塞上逆而发病。肠道气血瘀结,肠腔梗阻不通则发为腹痛;肠腑闭阻,胃肠之气上逆则发为呕吐;气滞于中,水谷精微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肠内积聚气体、液体则发为腹胀;肠道不利,传导失司,大便、矢气不通而闭。<医学入门>记有“关格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大承气汤下之。”以下法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沿用至今已逾千年,仍不失为有效的剂。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资料综合,非手术率为70%,死亡率已降至3%以下。

临床表征

急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管受压、肠壁病变、肠腔内堵塞,引起肠腔狭小所致,常见于肠道无天性异常、炎症、肿瘤、肠内蛔虫团、绞窄性疝,以及肠套迭、肠扭转、粘连带压迫或牵拉等。 2.动力性肠梗阻 :并无器质性肠腔狭窄,而属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虽依梗阻原因、部位、程度、发展急缓等而异,但多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症状

  a.腹痛:单纯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绞窄性肠梗阻多为持续性腹痛有阵发性加剧,麻痹性肠梗阻则为持续性胀痛。

  b.呕吐:起病初期为反射性呕吐,以后为肠内容逆流入胃呕吐。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而频繁;低位小肠梗阻,呕吐迟而次数少,常一次吐出大量粪样物;由于回盲瓣有阻止结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的功能,因此结肠梗阻时呕吐较轻或无呕吐。

  c.腹胀:其程度与梗阻部位及性质有密切关系。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无明显腹胀,低位小肠梗阻则呈全腹胀,结肠梗阻多为周边性腹胀,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不对称的局限性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并为均匀性腹胀。

  d.肛门排便、排气停止: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者有此症状,但因梗阻部位以下肠段常积蓄气体和粪梗,因此梗阻早期仍可有少量排便、排气;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迭、肠系膜血栓形成等,尚可排出血性粘液便。

治疗预防

急性肠梗阻

  在强调全身性治疗的同时,各种类型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如下: a.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先用非手术治疗6~12小时,若病情不能缓解或有绞窄者,则改用手术疗法;

  b.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宜用非手术疗法,同时治疗其原发病(腹膜炎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应酌情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c.绞窄性肠梗阻,必须紧急手术治疗;

  d.结肠梗阻,除粪块堵塞或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保守治疗外,由于回盲瓣的作用,梗阻属于闭袢性,需尽早手术。

  (一)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动力性肠梗阻、单纯机械性肠梗阻,以及绞窄性肠梗阻的术前准备。主要措施为:

急性肠梗阻

  a.禁食,包括禁水及禁服药; b.胃肠减压;

  c.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d.注射抗生素以防治腹腔感染,这对绞窄性肠梗阻尤为重要;

  e.忌用咖啡,对痉挛性或某些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可用阿托品等药解除疼痛;

  f.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500ml灌肠,对于老年人由粪块引起的结肠梗阻有效。

  (二)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

  a.绞窄性肠梗阻;

  b.单纯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c.必须手术解除梗阻病因,如新生儿肠闭锁、肛门直肠闭锁,以及肿瘤等所致肠梗阻者。

急性症状

  急性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痛、吐、胀和闭。而老年人由于自身病理生理的改变,临床症状往往并不典型,而有其不同于年轻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1.老年急性肠梗阻腹痛程度远不如青壮年剧烈,有的仅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呕吐一般不如年轻人频繁。老年肠梗阻的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但腹胀表现较为突出,可见到肠型及胃蠕动波,有时可扪及包块。

  2.肠鸣音亢进不如年轻人显著,典型的肠型及肠蠕动波少见,发生肠绞窄、腹膜炎时也不一定有腹肌紧张。临床症状与实际病理变化不相符。

  3.老年肠梗阻就诊时已有明显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有显著中毒症状。全身变化重于腹部表现。

  4.老年人肠道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发生部位多于结肠或直肠,小肠少见。临床表现以低位肠梗阻表现为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