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

2022-07-03 23:16:42 百科资料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突然发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心排血量显著、急剧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受累心室后向的静脉急性淤血。
  • 挂什么科 心血管内科
  • 哪些症状 心力衰竭、端坐呼吸、晕厥、休克、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皮肤苍白、发绀、哮鸣音、四肢抽搐、交替脉、呼吸异常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心电图、胸部平片
  • 引发疾病 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病因

  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急性心肌坏死或损伤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急性重症心肌炎;

  (3)围生期心肌病;

  (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等。

  3.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1)急性瓣膜反流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

  (2)高血压危象;

  (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4)主动脉夹层;

  (5)心包压塞;

  (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常见于老年人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症状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常见和最突出的症状,呼吸运动本来是一种不自觉的自主活动,但在呼吸困难时,患者感到憋气而需要用力和加快频率地呼吸,呼吸可达20~30次/min。

  (1)端坐呼吸: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特有体征,表现为平卧时呼吸急促,斜卧位时症状可明显缓解,严重时,患者被迫采取半坐位或坐位,故称端坐呼吸,最严重的病例,常坐在床边或靠背椅上,两腿下垂,上身向前弯曲,借以增强呼吸肌的作用,这是一种减轻肺淤血的代偿机制,正常人平卧时,肺活量平均下降5%,而端坐呼吸的患者,平卧时肺活量平均下降25%,说明肺淤血和肺僵硬度更为加重,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是:

  ①肺毛细血管压的增高刺激位于血管床旁的迷走神经纤维,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产生丘-柯反射(Churchill-Cope reflex),使呼吸增快。

  ②肺血增多,肺毛细血管床体积增大,使肺泡的体积相应的减小,肺的顺应性降低,亦即吸气时需要更大的负压才能使肺泡膨胀,呼气时需求较大的正压才能使肺泡萎陷,因而呼吸肌需要额外地加强工作。

  ③肺毛细血管床的增大,压迫小支气管,使通气阻力增加,患者被迫坐起后,由于血液的重新分布,肺循环血量减少,症状随之缓解。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肺淤血或慢性肺淤血急性加剧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分两类:

  ①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以左心衰竭为主,较多见。

  ②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以左心房衰竭为主,但临床表现两者相同,典型者均发生在夜间平卧后或熟睡数小时后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或伴有咳嗽,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重者伴咳嗽,咳泡沫痰和哮喘,称为心源性哮喘,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是睡眠1~2h后,身体水肿液被逐渐吸收,静脉回流增加,使患者心脏容量负荷加重,夜间睡眠时呼吸中枢不敏感,待肺部淤血和缺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急促的呼吸,心源性哮喘发作时,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压和毛细血管压也升高,如果升高的动脉压突然下降则是恶兆。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肺毛细血管压急剧而且持续增高的结果,较之以上两种呼吸困难有了质的变化,即毛细血管内液体大量外渗而不能被淋巴组织所吸收,液体首先外渗到肺间质,使肺泡受挤压,缩小了气体交换的有效面积,同时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重度呼吸困难,肺间质的液体还可以压迫细支气管,进一步使呼吸困难加重,发出有如哮喘的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凡是左室舒张期末压,左房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超过30mmHg者即可发生肺水肿,根据肺水肿的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5期:

  (1)发病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呼吸短促,有时表现为焦虑不安,体检可见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增快,X线检查见肺门附近可有典型薄雾状或“蝴蝶状”阴影。

  (2)间质性肺水肿期:有呼吸困难,但无泡沫痰,端坐呼吸,皮肤苍白,常有发绀,部分患者可见颈静脉怒张,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有时伴有细湿啰音。

  (3)肺泡内肺水肿期:有频繁咳嗽,极度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双肺满布大中水泡音伴哮鸣音。

  (4)休克期: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苍白,发绀加重,冷汗淋漓,意识模糊。

  (5)临终期:呼吸与心律严重紊乱,濒于死亡。

  根据心脏排血功能减退的程度,速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以及代偿功能的差别还可有下列不同表现:

  3.心源性晕厥

  由于心脏本身排血功能减退,心排血量减少引起脑部缺血,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称为心源性晕厥,晕厥发作持续数秒时可有四肢抽搐,呼吸暂停,发绀等表现,称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大多短暂,发作后意识常立即恢复,主要见于急性心脏排血受阻或严重心律失常。

  4.心源性休克

  由于心脏排血功能低下导致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心排血量减少突然且显著时,机体来不及通过增加循环血量进行代偿,但通过神经反射可使周围及内脏血管显著收缩,以维持血压并保证心和脑的血供,临床上除一般休克的表现外,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楔嵌压升高,颈静脉怒张等表现。

  左心衰竭常见的体征有:

  ①交替脉:节律正常而交替出现一强一弱的脉搏,随着心力衰竭加重,交替脉可在触诊周围动脉时被检出,其发生机制为:A. 参与心室每搏收缩的心肌纤维多少不同,弱脉时乃因部分心肌处于相对不应期,参与心室收缩的心肌纤维少,心肌收缩力较弱,而下次收缩时,全部心肌均处于反应期,参与心室收缩的心肌纤维多,搏出量多,故脉搏强,B.由于各次心肌舒张程度不等所致。

  ②室性奔马律:是左心衰竭的常见体征,于左侧卧位时心尖部或心尖内侧最易听到,呼气时增强。

  ③肺部啰音:开始时肺部可无啰音或仅有哮鸣音,但很快于两肺底部出现湿性啰音,且由下而上迅速布满整个肺部,严重时全肺均有粗大的啰音,有如沸水的水泡音。

  根据病史和典型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急性左心衰的诊断,常不困难。

  

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可有明显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正常或下降,pH>7.0。

  1.X线胸片 可见肺门有蝴蝶形态片状阴影并向周围扩展的肺水肿征象,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减弱等。

  2.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或各种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左房、左室肥大等。

  

鉴别

  本病需与支气管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均有突然发病、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两者处理原则有很大的区别。支气管哮喘为气道阻力反应性增高的可逆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常有长期反复哮喘史或过敏史。青年人多见。支气管哮喘咳嗽常无痰或为黏稠白痰,合并感染时咳黄痰,常有肺气肿体征,除非合并肺炎或肺不张,一般无湿性?音,心脏检查常正常。肺功能检查有气道阻力增大,血嗜酸细胞增多(嗜酸细胞计数常>250~400/µl)。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也称为休克肺、湿肺、泵肺、成人肺透明膜病等。发病时有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性?音、哮鸣音等易与急性左心衰混淆。ARDS一般无肺病史,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疾病过程均可引起该综合征。常见的疾病为肺部外伤、溺水、休克、心肺体外循环、细菌或病毒性肺炎、中毒性胰腺炎等。常在原发病基础上发病,或损伤后24~48h发病,呼吸困难严重但较少迫使端坐呼吸,低氧血症呈进行性加重,普通氧治疗无效或效果差。虽有哮喘伴肺部湿?音,心脏检查无奔马律及心脏扩大和心脏器质性杂音等。心源性哮喘治疗措施常无明显效果,漂浮导管示肺毛楔嵌压<15mmHg(1.99kPa)。呼气末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有效。ARDS常合并多器官衰竭。

  

并发症

  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1.心源性休克 急性左心衰由于短期内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其中50%伴有对容量负荷没有反应的严重的右室损害,使血压下降、周围循环灌注不足,出现心源性休克。

  2.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心源性休克可致重要脏器急性缺血、缺氧及功能障碍。肾、脑、肝等器官来不及代偿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多器官功能衰竭又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3.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使用利尿药、限盐、进食少及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可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预防

  1.及时控制或祛除心内外的感染病灶,控制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等感染灶;预防和控制风湿活动;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2.迅速纠正心律失常 当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应迅速给予纠正,异位心律恢复至正常窦性心律,或使过缓、过速的心室率控制在安全范围,以防止心衰的发生。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4.治疗贫血并消除出血原因。

  5.避免输液过多、过快。

  6.停用或慎用某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7.其他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过度肥胖者应控制饮食。

  

治疗

  急性左心衰是心脏急症,应分秒必争抢救治疗,其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一般措施

  (1)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下垂或放低,也可用止血带结扎四肢,每隔15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肺水肿。

  (2)迅速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立即供氧并消除泡沫,可将氧气先通过加入40%~70%浓度酒精湿化瓶后吸入,也可用1%硅酮溶液代替酒精,或吸入二甲硅油去泡气雾剂,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功能。一般情况下可用鼻导管供氧,严重缺氧者亦可采用面罩高浓度、大剂量吸氧(5 L/min),待缺氧纠正后改为常规供氧。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给药和采集电解质、肾功能等血标本。尽快送检血气标本。

  (4)心电图、血压等监测:以随时处理可能存在的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2.药物治疗

  (1)硫酸吗啡: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吗啡5~10mg(直接或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也可静注5mg;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注。业已证实,吗啡不仅具有镇静、解除患者焦虑状态和减慢呼吸的作用,且能扩张静脉和动脉,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肺水肿。对高龄、哮喘、昏迷、严重肺部病变、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则应慎用或禁用。

  (2)洋地黄制剂:常首选毛花苷C(西地兰),近期无用药史者,0.4~0.6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洋地黄对压力负荷过重的心源性肺水肿治疗效果好,如主动脉狭窄、高血压等。对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更具救命效益。并快速型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左房衰应首选毛花苷C,也可酌用β受体阻滞药。

  (3)利尿药:应立即选用快作用强利尿药,常用髓袢利尿药,如静注呋塞米(速尿)20~40mg或布美他尼(丁尿胺)1-2mg,以减少血容量和降低心脏前负荷。

  (4)血管扩张药:简便急救治疗可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5~10min/次,最多可用8次。若疗效不明显可改为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常用制剂有硝酸甘油、硝普钠、酚妥拉明等。若应用血管扩张药过程中血压<90/40mmHg(12/5.3kPa),可加用多巴胺以维持血压,并酌减血管扩张药用量或滴速

  (5)氨茶碱:250mg加于5%葡萄糖液20ml内缓慢静注,或50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内静滴,尤适用于有明显哮鸣音者,可减轻支气管痉挛和加强利尿作用。

  (6)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休克、抗渗出,降低机体应激性等作用。一般选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对于有活动性出血者应慎用或禁用。如为急性心肌梗死,除非合并心脏阻滞或休克,一般不常规应用。

  (7)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适用于急性左心衰伴低血压者,可单独使用或两者合用,一般应中、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渐加大用量,血压显著降低者可短时联合加用间羟胺(阿拉明),以迅速提高血压保证心、脑血液灌注。

  3.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如高血压者采用降压措施,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要纠正心律失常;二尖瓣狭窄者施行紧急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或二尖瓣分离术。

  4.机械辅助呼吸机的应用 用面罩法连续气道正压吸氧治疗,可用于各种原因严重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

  

饮食

  少食。就是限制进食的数量和种类。

  少脂。尽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类、肥肉类食品,动物内脏等。过多的脂肪可以造成肥胖、高血脂,长期高血脂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少盐。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对预防心脏病不利,因此每日食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