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佛经
《怎样读懂佛经》是2008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一行。
- 书名 怎样读懂佛经
- 作者 一行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6月1日
- 定价 29.8 元
编辑推荐
《怎样读懂佛经》一书,包括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什么样的经典、佛经世界的步骤、佛经的逻辑、佛经的应用等内容,该书无论粗浅的阅读或深入的研习都适用。
内容简介
《怎样读懂佛经:从文字到般若》是第一本以"图解"方法教大家读懂佛经,深入佛法世界的智慧书,从最粗浅的阅读到最深入的研习都适用的一本书。告诉读者学习佛法和佛经的准则有哪些?念诵佛经应从哪一部开始?哪里才是阅读佛经的入手处?怎样制定自己的读经计划?如何渐次深入佛经奥义?
本书告诉读者什么样的人适合读什么样的经典,帮助读者制定自己的读经的计划。深入佛经的世界:包括深入佛经世界的步骤、佛经的逻辑、佛经的应用等。
佛经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教义,是引导众生通往真理的指南。当我们了解了经文的意思之后,应该思考经文对自己的意义,将经文内化为自己身心的修持,把佛经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佛经入门:包括佛法和佛经的准则、佛经的基本元素、佛经的翻译等基本问题。
诵经:包括佛教修持的重要方法、念诵佛经和阅读佛经的区别、日常修行仪式等常识。
大藏经:概述大藏经的内容、介绍汉文大藏经的必备知识。
释迦牟尼告诉我们,只要每个人肯发愿努力,将自己潜藏在内的本觉佛性开发出来,人即成佛,成为智者或者觉者。
释迦牟尼一生的言教。是引导众生通往真理的指南。当我们了解了经文的意义之后。应该思考这段经文要说明的是什么,思考经文对自己的意义,将经文内化为自己身心的修持,把佛经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才是读经的根本目的。修学佛法要从"闻所成慧"做起,这是进入佛法智慧的开始。进一步是"思所成慧"。闻慧与思慧。都还是散心的分别,需要更进一步地去实现"修所成慧"。
我们在生活中,应把一切思想行为合理化、道德化,渐渐向上进步,由学菩萨以至成佛,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学经、读经的目的与意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佛经入门、
1. 佛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教义
什么是佛经佛经的结集佛经的文字记载佛经传入中国
2. 判断佛经的方法
四依法:学习佛法和佛经的准则三法印:佛经是否究竟的标准查阅大藏经:初学者判断佛经最简单的方法
3. 佛经的基本元素
佛经的基本结构从《佛说阿弥陀经》看佛经的结构
4. 认识经题
佛经命名的三个元素--人法喻从经题判断经律论从经题判断显教经典和密教经典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看经题
5. 佛经的翻译
外域来的翻译家佛经的翻译程序佛经翻译原则从《心经》看不同译本的区别
6. 三分科经:划分篇章的工具
三分科经的划分
7. 序分:为什么从"如是我闻"开始
序分序分的基本形式《佛说阿弥陀经》的序分表复杂的别序
8. 正宗分:论证佛法义理的所在
正宗分的问法与答法从《金刚经》看佛法问答的层次弟子的启请问法释迦牟尼的称赞四记答:释迦牟尼因机没教释迦牟尼答法的过程信愿行解《佛说阿弥陀经》正宗分的信愿行分释迦牟尼的教学过程从《罗喉罗经》看释迦牟尼的教导过程
9. 流通分:听法者信奉受行
流通分的形式
10. 一部大经的科判
以《维摩诘所说经》为例看大经的科判《维摩崩听说经》十四品内容简介
11. 佛经的文体
长行偈颂密咒长行和偈颂举例
第二章 诵经
12. 诵经--佛教修持的重要方法
古印度诵经的三启仪制道安的三种念诵仪式日常念诵的三启仪制
13. 念诵经本
念诵佛经和阅读佛经有什么不同参与诵经的功德利益诵经能够成佛吗《地藏菩萨本愿经》日常念涌经本
14. 日常修行仪式:朝暮课诵
朝时课涌的仪式组成暮时课诵的仪式组成朝时课诵(早课)流程举例朝时课诵(早课)流程举例(续)暮时课诵(晚课)仪轨如何订制自己的早晚课定时做定课课诵的项目念诵修行的方法介绍如何正确阅读佛经--先贤的开示
15. 忏本
忏悔的仪则近世流行的忏本《法华三昧忏仪》
第三章 大藏经
16. 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的总称
大藏经的内容判断大藏经的标准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藏文系统大藏经
17. 汉文大藏经
各代比较有名的汉文大藏经最早的雕版大藏经《开宝藏》藏在佛像里的《契丹藏》群藏之王《崇宁藏》幸运的《赵城金藏》康有为求之不得的《碛砂藏》明末清初的私版藏经--《嘉兴藏》清代官版藏经--《龙藏》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日本历代大藏经流传广泛的《大正藏》目前世界收录佛经最多的《中华大藏经》
18. 《大藏经》收录佛经
《大正藏》的经藏《大正藏》的律藏及论藏(汉文部分)认识《大正藏》正文《中华大藏经目录》与《大正藏》编辑体例的比较
19. 各版本藏经目录架构
《赵城金藏》目录架构《洪武南藏》目录架构《永乐北藏》目录架构《龙藏》目录架构
第四章 制订自己的读经计划
20. 研读佛经的目的--修学佛法就是修学智慧
释迦牟尼引导众生修行与领悟追求解脱需要具备三种智慧
21. 读经应该从哪里开始
可以按照释迦牟尼说法次序读经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根机读经
22. 看看你适合读什么样的经典
选择修行法门阿含篇一记录释加牟尼教法的圣典般若篇--诸佛之母华严篇--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法华篇--众生平等,皆可成佛涅盘篇--众生悉有佛性方等篇--关于菩萨修行法门及授记成佛等净土篇--此生结束后的去处密乘篇--密宗是即身(或即生)成佛唯识篇--万法唯识修持篇--戒定慧的修学高僧篇--激励后进,一心向学
23. 历史替我们选择出来的佛教典籍
佛教的宗派之分天台宗: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三论宗:"诸法空性""中道实相"法相唯识宗:万法唯识华严宗:法界缘起,圆融无碍律宗:佛教的基础禅宗:明心见性净土宗:往生极乐净土密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净土法门的修学层次南怀瑾推荐的修学经典
第五章 深入佛经的世界
24. 为自己制订读经课程
佛经的研读初学者深入读经的步骤初读佛经会遇到的四种困难初读佛经要经过这几个关口
25. 研读佛经的第一步--了解佛经里的名相
佛教的发展历史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后期佛教佛教的世界观释迦牟尼的目标--脱离六遭轮回之苦四圣帝--释迦牟尼的根本教义名相世界--五位百法
26. 读经与解义
示悟入佛
27. 读经的工具
读经的基本工具怎样在互联网上查找您所想要的经文佛学辞典--读经的必备工具如何使用网上佛学辞典
28. 深入佛经的世界
深入佛经世界的步骤初步解读:首先解决字词及段落以《楞严经》为例深入佛经的世界
29. 佛经的逻辑--因明和辩证
形式逻辑--因明辩证逻辑与假空中观
30. 佛经的表达方式--说理叙事
叙事:最常用的记事文体说理:阐明抽象的道理
31. 掌握经文的主旨和核心
以《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第二》讲解佛经宗旨与其他佛教思潮的关系
32. 学习佛法的深入与旁通
学习佛法的过程
33. 佛经的判教
诸宗判教天台宗的判教--五时八教华严宗的判教--五教十宗古代大德的释经法十门玄谈
34. 佛经的应用--亲自参证才能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