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御雕

2022-07-05 15:15:51 百科资料

御雕(学名:Aquila heliaca)又名白肩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的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这是区别其他雕的主要特征。滑翔时两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亦不上举成'V'字形;同时飞翔时尾羽收得很紧,不散开,因而尾显得较窄长。幼鸟头皮黄褐色,背具黄褐色斑点,飞翔时尾常散开成扇形。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带,尤喜混交林和阔叶林,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斑鸡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繁殖从摩洛哥、西班牙等西北非洲和南欧、东欧往东到贝加尔湖、伊朗东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国。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印度,偶尔到朝鲜和日本。白肩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

  • 中文名 御雕
  • 拉丁学名 Aquila heliaca
  • 别称 白肩雕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简介

  中文名称:御雕

  中文别名:白肩雕

  拉丁学名:Aquila heliac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avigny, 1809

  英文名:Imperial Eagle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 鹰科 Accipitridae

  属: 雕属 Aquila

外形特征

  体大(75厘米)的深褐色雕。头顶及颈背皮黄色,上背两侧羽尖白色。尾基部具黑及灰色横斑,与其余的深褐色体羽成对比。飞行时以身体及翼下覆羽全黑色为特征性。滑翔时翼弯曲。幼鸟皮黄色,体羽及覆羽具深色纵纹。飞行时翼上有狭窄的白色后缘,尾、飞羽均色深,仅初级飞羽楔形尖端色浅。下背及腰具大片乳白色斑。飞行时从上边看覆羽有两道浅色横纹。

  滑翔时两个翅膀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也不象金雕那样上举成"V"字形,同时尾羽收得很紧,不散开,因而显得较为窄长。

  虹膜-浅褐;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分布范围

  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国外分布于欧洲匈牙利、希腊北部、俄罗斯、土耳其、塞浦路斯、印度西北部(过去为繁殖鸟,现为冬候鸟)、非洲东北部、中南半岛东南部。

  国内分布于新疆天山,甘肃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文县、甘南、河西、阿克塞、碌曲、玛曲,青海青海湖,陕西,辽宁旅顺,福建,广东。

生活环境

  栖息于山地,可达海拔1,400米的高处,也见于草原、丘陵、河流的砂岸等地。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草原和丘陵地区的开阔原野。 尤其喜欢混交林和阔叶林,冬季也常到低山丘陵、森林平原、小块丛林和林缘地带,有时见于荒漠、草原、沼泽及河谷地带。

生活习性

  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地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岩石和地面上。显得沉重懒散,在树桩上或柱子上一呆数小时。飞行缓慢似鹫。

  捕食:觅食方式除站在岩石上、树上或地上等待猎物出现时突袭外,也常在低空和高空飞翔巡猎。主要以啮齿类、松鼠、花鼠、黄鼠、跳鼠、仓鼠、田鼠、旱獭以及鸽、鹳、雁、鸭等鸟类为食,有时也食动物尸体和捕食家禽。

  叫声:快速的吠声owk, owk, owk。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皮书: v

  IUCN : r

  CITES : 1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