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归行

《徒步归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三段,各四句。开头叙李特进戡乱之才;接着自叙徒步之由;最后表明白行须马之意。
- 作品名称 徒步归行
- 创作年代 盛唐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 作者 杜甫
作品原文
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作品注释
- ?原注】赠李特进,自凤翔赴鄜州,途经邠州作。【鹤注】李特进,当是李嗣业。《本传》:京兆高陵人,因随高仙芝平少勃律,加特进。禄山反,肃宗追之至凤翔,上谒,嗣业忠毅忧国,不计居产,有宛马千疋。《杜臆》:近侍之臣,徒步而归,以见军事倥偬之状,命题有感。
- ?吴志》:孙坚谓张温曰:"明公亲率天兵,威震天下。"
- ?魏志》:曹操曰:"天下英雄,唯孤与使君。"
- ?忠经》:"苟利社稷,不顾其身。"
- ?通鉴》:魏贺拔轨谓宇文泰曰:"文足经国,武能定乱。"《国语》:舆人诵:"丧田不愆,祸乱其兴。"
- 范云诗:"衣马悉轻肥。"
- 孔融书:"朝士最重儒术。"
- ?史》:"白头如新。"《燕国策》:"匹夫徒步之士。"
- ?说苑》:"论交合友。"谢灵运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 枥,马槽也。《古今注》:"秦始皇七马,一曰追风。"《洛阳伽蓝记》:后魏河间王琛,遣使至踉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广韵》:"马黄白色曰骠。"
作品鉴赏
此诗开头叙李公戡乱之才。接着自叙徒步之由。公往行在,麻鞋谒帝,有青袍而无朝服。《旧书》:至德二载二月,议大举收复,尽括公私马以助军,故惟徒步而行。末言白行须马之意。无老少,见忘年之交。何同调,见忘形之交。【鲁訔注】时李特进守邠州,公便道经邠,作诗赠李,就借乘马也。此章三段,各四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