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彤管

2022-06-30 01:05:56 百科资料

彤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ng guǎn,出自《诗·邶风·静女》,是指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详细解释为红色的小花朵。

  • 中文名 彤管
  • 拼音 tóng guǎn
  • 解释 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 详细解释 红色的小花朵

解释

  [red-tube writing brush] 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1.红色的小花朵

  2. 指女子文墨之事。

  3. 指 汉 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 指画笔。

详细解释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邶风·静女》

  1、《诗经》上的"荑"是香茅草初春生发于芽心的管柱状花穗苞的专称;"彤管"是因它长出茅草芽心之后颜色转红而言的一种代称。

  2、语言学要解决字义问题一方面可以采取搜求专题书籍的考据学的方法,另一方面不妨从我们日常应用的语言现象(字典与方言--学界与民间--文字与语音)着手进行推究,可以称为现象学的方法;考虑到《诗经》的民歌起源,民间的方言语音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很值得我们发掘利用。如有必要,也可以引用其他学科的一些常识,如诗歌创作心理体验(或曰诗歌发生学),金文知识,植物学知识等。--《<诗经>"荑"字字义及"彤管"语意的探索与结论》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毛 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 郑玄 笺:"彤管,笔赤管也。" 陈奂 传疏引 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 高亨 《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 余冠英 《诗经选译》。《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李贤 注:"彤管,赤管笔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三闺秀时代相近,并有功是书。彤管清徽,一时鼎峙,韵矣哉!"

  《晋书·夏侯湛传》:"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辉,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我持彤管双凤翎,浮沉帝傍近紫庭。"唐中宗 《授张锡工部尚书制》:"紫枢伫俊,彤管须贤。"(《全唐文》卷一六)

  明 唐寅 《题牡丹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