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批次

有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分批次录取既有利于不同类型高校招生,也有利于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除提前批外,批次越靠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会逐批降低,只要正确掌握不同批次及同批次不同顺序的志愿之间的关系,前批次如果不能录取,后批次仍有机会。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线都会不同,科类一般常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批次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一般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投档总分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由于在每个省招生录取的高校较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将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
一般来讲,高招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第一、二、三批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
- 中文名 录取批次
- 外文名 Admission batch
- 院校分类 本科、本科A类、本科B类
- 录取时间 7.11——7.15、7.20——7.24、7.29——8.1
批次划分
提前批本科录取

军事、公安、司法、安全院校(专业)等,国防生,艺术和体育类专业,部分航海类专业,经各省相关招生部门同意的其他院校(专业)。
第一批本科录取
一本院校(重点高校、普通1本高校)
第二批本科录取
二本院校(包括:公二本、民二本)
第三批本科录取
三本院校(主要是指,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高校)、第三批中还包括部分"民二本"院校。
第四批专科录取
提前批高职高专录取,如公安、司法、安全院校等高职高专,艺术和体育类的高职高专;一般高职高专录取,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专业,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高职高专专业等。
历史前沿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截至2018年7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四川、广西、湖北、江西、山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河南、安徽、西藏、云南、新疆23个省取消第三批次本科,黑龙江2020年取消第三批次。其中北京、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广东、辽宁、天津普通本科招生已不再划分高考录取批次。
教育部支持全国各省份尽快取消所有批次,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高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更深层次的改革。
2017年23个省份的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浙江的高考录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科高校转化
123批高校是可以互相转化。123批(123本)高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因为123批(123本)高校的名称是高考入取批次序号(动态的变量)的名称,不是大学层次和等级的名称。
高等教育层次
123批大学及专科的层次和等级
★第一层次和等级:博士教育层次。
★第二层次和等级:硕士教育层次。
★第三层次和等级:学士教育层次(本科教育层次)。
★第四层次和等级:专科教育层次。
博士教育层次比硕士教育层次高一个层次,硕士教育层次比学士教育层次(本科教育层次)高一个层次,学士教育层次(本科教育层次)比专科教育层次高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