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训练仪
弱视训练仪是治疗弱视的一种仪器。
- 中文名称 弱视训练仪
- 外文名称 Amblyopia training instrument
- 分类 直接增,间接增,综合性弱视仪类
概况
视网膜发育抑制学说:Bangerter认为:弱视是外界刺激不足引起的视网膜机能积累性减退(类似于"视力萎缩")。如:屈光性弱视--无清晰的物像剌激视细胞发育;形觉剥取性弱视--无足够的光线刺激视细胞发育;
视中枢抑制学说:Duke-Elder(1949)认为弱视是视中枢功能受抑制(类似于"视细胞睡觉")。
如:斜视性弱视--为克服复视而抑制斜眼中枢
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融合障碍,抑制差眼。
近年生理学研究支持上述理论:
1.弱视是由于视觉剌激弱引起的视力发育不良。
2.双眼物象在大脑内的相互抑制作用也可引起弱视。
当发现了弱视之后,应早用弱视训练仪治疗,切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弱视训练仪的分类
国内弱视训练仪有30多种,但按设计原理只有3大类:
(1)直接增视仪类:即可以直接训练提高"萎缩"的视力的弱视仪或器械(如精细目力训练、穿针、描图等)。
(2)间接增视仪类:即通过后像光、栅格光、红闪光或多色闪光(作用有争议)等增加"睡觉"的视细胞的敏感性使视力间接增加。
(3)综合性弱视仪类:兼有直接和间接增视功能的弱视仪(可分光刷类和非光刷类)。
传统与先进的比较
传统弱视仪的发展史及其主要缺点:
70年代以前发明: "精细作业(描图)、穿针、插孔、串珠"、 "海丁格光刷"、"光栅"(CAM仪)等仪器或器械
80~90年代发明:精细目力训练(插孔或软件)、后像增视、红闪等仪器;
2000年代发明:多色闪光仪(生理频谱)等。
以往发明的弱视仪(传统弱视仪)有3大缺陷:
1,直接增视仪中视标(E字、图案、线条)大小不能按视力高低分等级和精确定量,可导致0.5视力的小孩看0.3的大视标(如同门或窗子),或看0.8的小视标(如同看芝麻),均不利于提高视力。
2.间接增视仪中红闪或多色闪光的治疗作用有争议:国内外权威眼科专家或眼科书均未承认红闪仪或多色闪光仪可以治疗弱视。
3.电脑增视软件属于兼有直接与间接增视功能的综合性治疗手段,有如下严重缺陷:
(1)训练视标不精细:其视标大小(视角)受小孩头位与屏幕距离的影响而可变
(2)不同电脑用同一软件时,发出的"红闪光"等波长可远远偏离640nm
(3)小孩在40~50cm的近距离看电脑做训练,将产生200度以上的调节,极易引起、加重近视。
(4)电脑本身价格贵,多数家庭不会专为治疗弱视购买,故其疗效及临床应用均受到限制。
近年发明的BS弱视综合训练仪,克服了上述传统弱视训练仪或软件的缺点。在国内首次将训练视标(E、图案、线条等)按0.1~1.5划分等级,并精确定量,从而使不同视力的小孩都有相应等级的、最容易增加视力的精细视标训练。比如,视力0.3可以调出0.31、0.32、0.33.....的视标,当视力升到 0.8时,可调出0.81、0.82....的视标(.精细度为0.01,精细度越高,视力增加的难度或"楼梯"越小,越容易增加视力);此外其红闪配有视标、后像配有视力训练,可发挥间接与直接增视的互补增效作用;其首创的"双目同轴"可增效一倍以上,"机内标准视力表"可监测疗效,所有这些,使其成为当代最先进的弱视仪。
由于BS弱视仪的"等级精细视力增视功能"将传统弱视训练仪的视标从盲目精细和不能定量升级到按视力分级、并数字化精确定量的水平,使弱视训练仪的精细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故可以看成是传统与现代弱视训练仪的分界线,是现代弱视训练仪的标志,开创了弱视训练仪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