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睢阳齿
2022-07-14 23:12:01 百科资料

张睢阳齿是汉语词汇,取典于唐朝时期张巡守城卫国心切,牙齿皆被咬碎。 比喻对敌人切齿地痛恨。
- 中文名称 张睢阳齿
- 外文名称 zhāng suī yáng chǐ
- 解释 比喻对敌人切齿地痛恨
- 出处 〈新唐书·张巡传〉
典故
1.安禄山叛乱时,唐睢阳守张巡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读音
Zhang suiyang chi[释义]:唐代张巡守睢阳督战,骂贼而嚼齿皆碎的故事。比喻对敌人切齿地痛恨,也指节操忠贞不渝。
出处
〈新唐书·张巡传〉载:尹子琦攻睢阳,城陷。"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背裂血面,
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只是)力屈耳。'"
南 宋文天祥〈正气歌〉有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表达了文对蒙寇切齿的痛恨和忠
贞不渝的浩然正气。
[附:颜常山简介]
颜常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颜常山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叛乱后,颜因为力量不
够,假装投降,镇守常山(今河北正定),后招募兵马,攻占井陉关,断安禄山退路。安怒,派
史思明围常山,颜杲卿被抓。安责问颜背叛他。颜说"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怎么会跟一个牧
羊羯奴叛乱。"安大怒,命令割掉颜的舌头,颜仍大骂不止,直至气绝。颜忍断舌之痛,坚贞不屈,
誓不降贼,慷慨赴义,节同堂弟真卿,堪比日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