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张仪潮起义

2022-07-13 21:37:27 百科资料

张仪潮起义是指唐后期西北地区反抗吐蕃民族压迫的农民起义。

  • 中文名称 张仪潮起义
  • 年代 唐代
  • 发生时间 851年
  • 地点 青海东部及甘肃
  • 事件双方 张议潮、吐蕃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唐将哥舒翰率河西、陇右精兵回援,扼守潼关。吐蕃乘隙夺取青海东部及甘肃大部分地区,并在占领区强迫驱使汉族为奴,推行民族同化政策,致使社会经济遭受极大破坏。9世纪中叶,吐蕃内部趋于分裂,将领间混战频繁,国力急剧衰弱,河陇民众乘势发动大规模起义。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今甘肃敦煌县附近)汉人张议潮(或作张义潮)揭竿发难,包括河湟及河西地区在内的各族人民纷起响应。3年间,起义队伍陆续收复沙、瓜、伊、西、甘、肃、兰、鄯、&、岷、廓等11州,结束了吐蕃对河西、陇地区长达百年的统治。大中五年(851年),唐朝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旋即在沙州设归义军,以张为归义军节度使兼11州观察、营田、处置等使,负责军政、民政屯垦等事宜。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张又收复凉州。张议潮在任期间,依靠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守土斗争。咸通十三年(872年)张死后,其侄、婿、女、孙混战20余年,势力削弱,吐蕃卷土重来,唐朝再次失去对青海东部地区的控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