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弑母文化

2022-07-06 01:23:20 百科资料

一百年前,美国的母亲与中国母亲一样,发展到后来的女权运动,美国母亲想通过对男孩子管制、限制,表达对丈夫的管制,这样无形中扼杀了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于是男孩们开始反抗,心理上仇恨母亲,出现一系列弑母杀母的惨案。我们把这种面临难以克服的家庭冲突、心理变态的文化危机,称为"弑母文化"。

  • 中文名称 弑母文化
  • 定义 心理上仇恨母亲,行为上弑母

简介

  弑母文化 一名姓汪的旅日留学生回上海后,在机场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2011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的这一幕令周围人都惊诧不已。随即留学生被警方带走。上海警方透露,纠纷的原因是因为在日本上学的学费。母子二人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儿子汪某拔刀伤人后被迅速控制住,母亲顾某则当场被送医救治。

  中国妈妈

  中国妈妈,是相对于国外来讲的对于中国母亲的一种称呼(也就是华裔),在中国看来,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但是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永远以别人为标杆,成了美国高中生口中的讽刺语、贬义词,这让不少华裔学生感到烦恼。

  而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中国妈妈"在美国学生口中成了一句讽刺语,这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不少妈妈对此感到委屈,认为"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也有家长反省,认为潜意识里的溺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虎妈

  蔡美儿,女,生于1962年,属虎,菲律宾华裔,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 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84年)和法学博士(1987年)。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2002年出版《燃烧的世界--自由经济和民主的输出如何繁衍种族仇恨和全球不安》,2007年出版《帝国时代:超级强国如何成为世界主宰及失败的原因》。蔡美儿在文章中解释道,"虎"被认为是力量和权力父亲母亲和眉头紧锁的孩子围坐在厨房里。餐桌上放着一份没有动过的早餐。父亲威胁说:"如果你不把它吃了,我们就把你交给蔡美儿领养。"2011年,她的新作《虎妈妈的战歌》(BattleHymnoftheTigerMother)引发了中美两国媒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有媒体认为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

  我妈嫌我

  "我妈嫌我记性差"、"我妈嫌我读书不好"、"我妈嫌我顶嘴"、"我妈嫌我没出息"、"我妈嫌我浪费水电"……PS高手打造出来的"我妈嫌我"系列套图成为新一代"刷屏帝"。"握手啊,我妈也嫌我,什么都嫌。""这样的妈太多了,恨铁不成钢呗。""这妈……不是你亲妈!鉴定完毕。"这样的留言太多太多,说"我妈嫌我的"大多是80后90后,父母总是高要求严标准地管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有网友引用了一句别人曾经用来形容母校的话模拟妈妈的口吻说道,"自家可以嫌弃千百次,从上到下都看不顺眼,但是就是不允许别人说别人骂别人嫌弃,否则我就跟他急。"这就是母亲。

  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专家建议

  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了,几乎像在犯罪。这种罪爱导致个别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逐渐变得性格扭曲、懒惰,甚至失去生存能力。把对孩子的关爱看作是无所不包的代替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极易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并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罪爱表现危害:特殊待遇、过分注意、轻易满足、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包办代替、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可以给孩子希望、光明和力量。但父母如何来关爱孩子应该是有原则的,它应当是一种理智的爱,有度的爱,也是培养孩子负责行为的爱。爱孩子应当让他们到外边多接受些风雨考验才更健康。

  教育专家还指出,过度的严厉更不可取,"妻管严"型的家庭对子女教育十分不利,尤其是对于有男孩的家庭,母亲应该维护父亲高大正面的形象,切忌不可在孩子贬低父亲,以免导致儿子缺少男性榜样。著名教育家孙云南晓表示,教育首先要尊重性别差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但在中国,人们几乎不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男女一起上体育课(后来一些地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北京市从2008年起在初中实行体育分性别上课)。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中国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而这恰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例如,根据男孩的生理特点和需求,让男孩有足够的运动,锻炼出强健的体魂,就是尊重性别差异。

  "性别教育,第一位是要尊重自然的、先天的性别差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