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异鹦鹉螺

2022-07-01 23:04:37 百科资料

异鹦鹉螺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内约分36室,最末一室为躯体所居,即被称为"住室"的最大壳室中。其他各层由于充满气体均称为 "气室"。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室管穿过隔膜将各腔室连在一起,气体和水流通过室管向壳外,生物体由此控制浮力。鳃2对;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雌性较雄性多。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漏斗两叶状,具运动功能。

  • 中文名称 异鹦鹉螺
  • 拉丁学名 Allonautilus scrobiculatus
  • 别称 硬壳鹦鹉螺
  • 界 动物界
  • 门 软体动物门

物种概述

  鹦鹉螺有近于脊椎动物水平的发达的脑,循环、神经系统也很发达,眼构造简单;无墨囊;心脏、卵巢、胃等器官生长在靠近螺壁的地方,保护的很好。雌雄异体,有着很大的卵。

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发现情况

  198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彼特·沃德和同事布鲁斯·桑德 斯一起,第一次发现了异鹦鹉螺。

  2015年年8月初,彼特·沃德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试图再去寻找异鹦鹉螺的踪迹。沃德和同事们找到了它们,在海底拍到了其活体状态的数字图像,还成功设置了跟踪装置,这将有助揭开一些关于异鹦鹉螺生存的最古老和最深邃的秘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