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异鱲

2022-07-02 10:07:01 百科资料

异鱲,学名:Parazacco spilurus (Günther, 1868),为鲤科异鱲属的一种鱼类。在中国,分布于元江水系、珠江水系的东江和北江下游、海南岛等,主要生活于山溪小支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内地山区。

  • 中文名 异鱲
  • 拉丁学名 Parazacco spilurus (Günther, 1868)
  • 别称 棱鱲;斑尾赤梢鱼
  • 二名法 Parazacco spilurus
  • 界 动物界

形态特征

  体侧扁,腹部较窄,腹鳍甚至肛门腹棱明显。口上位,,下颌前端有显著突起,与上颌凹陷嵌合。无 须。侧线完全,前部明显下弯。背鳍稍后;臀鳍长,最长鳍条超过尾鳍基部,分枝鳍条11-12根。体侧具不规则的垂直条纹,尾基具一深黑斑点 。头小,吻尖。口裂向下倾斜,下颌前端有1显著的钩状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上下颌侧缘略呈波状相嵌衔。无须。眼较大。侧线鳞44-46。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入尾柄后回升到体侧中部。背鳍短,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臀鳍发达,最长鳍条可伸达尾鳍基部。体背灰褐色,腹部白色,体侧带棕红,具不规则垂直斑纹。头腹面红色,尾基具1黑圆斑。

异鱲

  小型凶猛鱼类。食小鱼、虾。

异鱲图集

形态特征值

  标本采集地

  花都

  鼎湖山

  漠阳江

  陆河

  海丰和鼎湖山

  体长

  90.71-130.42

  56.03-97.44

  81.63-139.2

  41.37-87.12

  49-94

  体长/体高

  3.8-4.2

  3.6-4.3

  3.8-4.5

  3.6-4.3

  3.6-4.2

  体长/头长

  3.6-3.8

  3.6-3.9

  3.7-3.9

  3.6-3.9

  3.6-3.8

  体长/尾柄长

  5.1-5.8

  5.4-5.7

  5.3-5.8

  5.4-5.7

  5.1-5.8

  体长/尾柄高

  8.9-10.9

  9.2-9.8

  8.5-12.8

  9.2-9.8

  8.9-10

  头长/吻长

  2.8-3.3

  2.9-3.2

  2.9-3.3

  2.9-3.2

  2.8-3.3

  头长/眼径

  3.5-4.2

  3.4-4.1

  3.6-4.2

  3.4-4.1

  3.4-4.2

  头长/眼间距

  2.8-3.2

  2.9-3.2

  2.9-3.3

  2.9-3.2

  2.8-3.3

  尾柄长/尾柄高

  1.6-1.9

  1.7-1.9

  1.5-2.2

  1.8-2.1

  1.6-1.9

  侧线鳞

  42-46

  43-45

  42-46

  43-45

  42-46

  侧线上鳞

  8

  8

  8

  8

  8

  侧线下鳞

  2

  2

  2

  2

  2

  背鳍前鳞

  18

  19

  19

  19

  18

  围尾柄鳞

  16

  16

  16

  16

  16

  背鳍条

  iii-7

  iii-7

  iii-7

  iii-7

  iii-7

  臀鳍条

  iii-11-12

  iii-11-12

  iii-11-12

  iii-11-12

  iii-11-12

  胸鳍条

  i-12

  i-12-13

  i-12-13

  i-12-13

  i-12-13

  腹鳍条

  i-7

  i-7

  i-7

  i-7

  i-7

  记录着

  本文

  本文

  本文

  本文

  陈宜瑜

分布

  分布于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的小溪流中。对于栖息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喜在水流清澈的水体中活动。一般多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溪中游弋、觅食。或生活于山溪中,底质为沙质,水流缓慢水草丰富,伴生鱼类较少。

  异鱲分布于广东南部河流、福建九龙江、漳河水系以及海南岛部分河流;国外分布到越南的局部地区。

伴生鱼类

  异鱲的伴生鱼类种类不多,只有8~9种常见的鱼类,但条纹小鲃和斗鱼往往总是伴生在一起,有待进一步研究。斗鱼会吃掉一些异鱲的卵和仔鱼,但斗鱼的数量均不大。胡子鲇会捕食异鱲和其他鱼类,然而奇怪的是,异鱲数量很大,但胡子鲇数量非常少,可能是水体较少,胡子鲇不容易繁殖,同时异鱲所生活的环境,水草非常丰富,有利于异鱲的繁殖,也有利于异鱲逃避敌害。

食性

  异鱲所摄食的食物种类很多,可鉴定的就有18种,主要是些藻类和浮游动物。其各食物的出现率依次为:栅列藻、极小短缝藻较为常见,植物叶片、轮虫和水生昆虫也较为常见,异鱲在摄食时一般是有动物则摄食动物,在没有动物的情况下,则摄食一些藻类和植物叶片。由此可见,异鱲属于一种杂食性的鱼类。

减少原因

  本种的分布地区较窄,种群数量不多。由于分布区内一些河流兴建库坝,改变了原有山溪的水文条件,改变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异鱲群体的生活,加之山溪中毒、炸、电等现象非常严重,使本来数量不多的群体数量仍在不断减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