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建瓴

2022-06-30 03:50:16 百科资料

建瓴,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1)指"建瓴水",谓如汇雨之凹瓦上的雨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2).形容速度极快。

拼音:jiàn líng

  • 中文名称 建瓴
  • 拼音 jiàn líng
  • 出处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 解释 形容速度极快

词目

  建瓴

拼音

  jiàn líng

基本解释

  (1)指"建瓴水",谓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2).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与详解

  1、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

  ①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②南朝 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③《周书·韦孝宽传》:"窃以 大周 土宇,跨据 关 河 ,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

  ④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杂种虽高垒,长驱甚建瓴。"

  ⑤唐 陆贽 《诰普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 江 、 汉 上游,建瓴制寇。"

  ⑥清 毛世楷 《武昌》诗:"枝梧 蜀 汉 争持角,控制东南欲建瓴。"

  2、形容速度极快。

  ①唐刘禹锡《机汲记》:"其往有建瓴之驶,其来有推毂之易。"

  ②唐杜牧《分司东都上刘侍郎四十韵》:"寒暑逾电流,光阴甚建瓴。"

典源

原文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译文

  十二月,有人上书报告楚王韩信谋反作乱的事,高祖向左右大臣询问对策,大臣们都争着想去征讨。最后高祖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去游览云梦泽,在陈县召见诸侯,楚王韩信来迎接,就趁机拘捕他。当天,大赦天下。田肯来祝贺,趁便劝说高祖道:"陛下抓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秦地是形势险要之地,周围有山河环绕,与关东有千里长的疆界被山河阻隔。如果关东拥有百万军队,那么秦地只需兵力二万就可以抵挡住。秦地地势这样有利,如果对诸侯用兵,就好象从高屋檐角的滴水器往下流水一样,居高临下,势不可挡。还有齐地,东有琅邪(yá,牙),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黄河的天险,北有渤海的地利。土地纵横各二千里,与诸侯的疆界被山水阻隔,超过千里,如果诸侯拥有百万军队,那么齐地只需二十万就可以抵挡住。所以说,齐地可以和秦地并称东秦和西秦。如果不是陛下的嫡亲子弟,就没有人可以派去做齐王。"高祖说:"好。"赏给他黄金五百斤。

相关链接

  高屋建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