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广州艇仔粥

2022-06-27 04:02:09 百科资料

广州艇仔粥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粤菜系;

该菜品由珠江三角洲的水上人家(疍民)发明;艇仔粥因其在艇仔上烹制和售卖而得名,其配料十分丰富,新鲜的生鱼片、瘦肉、油条、花生、叉烧、葱花和蛋丝,以及浮皮(猪皮)、海蜇、鱿鱼等。烹制时先将以上配料放入粥锅,再将预先熬好的白粥粥底倒入配料中,滚烫的粥底顷刻将生鱼片等配料烫熟,即成。艇仔粥粥底绵滑,配料繁多,口感丰富,深受广府民众的喜爱。 该菜品现为广州乃至广东的著名传统小吃之一。

  • 中文名称 广州艇仔粥
  • 主要配料 生鱼片、叉烧、海蜇皮、蛋丝等
  • 地点 广州及周边地区
  • 菜系 粤菜
  • 口味 咸香可口

简介

  汉末以后,广州成为通商大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曾用"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来形容广州港的繁忙景象和雄浑气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艇仔粥这种特色粥品于广州西关荔枝湾问世了。那时广州西郊一带河涌纵横,荔红荷绿,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渔唱"。许多文人雅士泛舟游览,艇家们便在小艇上煮粥向游客兜售。这种粥用新鲜鱼片、炸粉丝、海蜇皮、花生仁作料,味极鲜。

  广州人称小舟为"艇仔",艇仔粥就是这些以小艇为生,专营供应水边及船上顾客的小商贩所经营的粥品.主要配料为新鲜的鱼片、瘦肉、碎油条、花生、叉烧、葱花和蛋丝,以及猪皮、海蜇、鱿鱼等,以粥滑软绵、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现在在广州、香港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备的食品。

发展历史

  广府人称小舟为"艇仔",艇仔粥就诞生于这些小艇中。艇仔粥本由珠江三角洲的水上人家(疍民)发明,旧广州,珠江西濠、沙基涌和荔枝湾一带,入夜时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常见于在广州东堤、西濠口和荔枝湾。清末民初,游人喜到广州荔枝湾"扒艇"(划船),舟穿树影,画舫纵横,游人不绝。附近的疍民和商贩也撑艇到在此为游客供应鲜美的粥品。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会向岸边或游船的游客兜售艇仔粥,很受欢迎。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鲜打捞的鱼虾蟹蚬螺等,杂七杂八,汇入一煲粥里熬出来的,由于新鲜,粥水鲜甜无比。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尽相同,打到什么就放什么料,美味异常。后来陆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来,有鱼片、烧鸭丝、海蜇丝、炸花生、鸡蛋丝、鱿鱼丝、油炸鬼等,后来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

原料

  主料:白粥底1大碗(600g)、虾仁30g、水发鱿鱼30g、花枝30g、蟹腿肉30g、肉丸30g、薄脆春卷皮适量、香菜少许、葱末少许(也可配加其他原料,如鲜鱼片,炸粉丝,海蜇皮,脆花生,叉烧丝,煎蛋丝等)

  调味料:盐1/4小匙、鸡粉1/4小匙、胡椒粉少许、香油少许。

做法

  (1)虾仁洗净去肠泥;鱿鱼切条状;花枝洗净,从内部刻花后切条状;蟹腿肉切半;备用。

  (2)白粥底煮滚,加入做法1的材料和肉丸、盐、鸡粉、胡椒粉调味煮熟,盛碗,放上薄脆春卷皮、香菜、葱末,滴少许香油即可。

制作关键

  1.白粥底的做法:将1.7升的水放入深锅中煮滚,加入100g白米再次煮滚,转最小火,维持微滚冒泡泡的状态,持续煮1.5小时呈稠状即可。粥的白米与水比例为(白米:水=1:17),如需要的份量较少时,可将水的比例调高一些,避免水分蒸发太快,让煮好的粥过稠。

  2.薄脆春卷皮和香菜、葱末在香港俗称粥三宝。将春卷皮切成菱形状,以中小火炸至呈金黄色即可。薄脆春卷皮亦可用油条碎代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