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
干gān越,是古代南方百越部落的一支,发源于江西省鄱阳湖边,并曾经建立起了方国"干国",先期以现在的鄱阳湖东岸的余干县为都城。干越范围大致是以江西为中心,边界东至浙江的江山、龙游境,北至安徽潜山贵池境,东至福建建宁境,西至江西修水一带,南至赣南一带。干越后为吴所灭,归入吴地,史称"干吴",并以吴称。后吴又为勾践的越所灭,"干吴"之地又以"干越"称。
干,水涯也。【易·渐卦】鸿渐于干。【注】干谓大水之旁,故停水处者。干,水边之意,而干越发源于彭蠡泽(今天的鄱阳湖)边。干读gān,现今读gàn其实为误读。
干越不是邗越,邗hán越是扬越的一分支,中心范围在今扬州邗城一带,后期并入吴。
- 中文名称 干越
- 时期 远古至先秦
- 类别 百越部落
- 都城 先期在馀汗县,后期在新淦县
- 范围 近江西及周边一带
历史
干越是秦以前居住在长江下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古越人的一支,古越人在南方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部落,支系繁多,历史上有"百越"之称。干越就是其中一支。
活动范围
干越人究竟有多活跃?有多鼎盛?历史研究老专家刘美崧认为,被称为"干越"的那部分越人,曾建立过干国。干越人最初成立干国之处当在余干一带。
有专家认为,大约在西周初,干越人亦和其他越人部族一样,在自己的活动范围里,成立起自己的方国,并以干为国号,史称干国。它的大致地域是,东至越国西界,即今浙江龙游县境;西、北与楚交界,即今江西德安、修水及安徽贵池、潜山;南与闽越为界,今福建建阳一带。
风俗习惯
一,"断发文身",在身上刺上龙、蛇一类图案花纹,这是远古人类"图腾崇拜"的反映。江西方言里"洗澡"有说"洗纹身"一词。
二,凿齿,即拔掉左右门牙或者侧齿,以为成年或婚姻标志。今余干县还存有不少古越遗风的说法,如有些成年男性和女性镶门牙,就与数千年前越人摘齿习俗有关。
三,悬棺崖葬,这是干越人典型的葬俗,以龙虎山丹霞悬棺崖葬最有名,一直到赣南山区都有崖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