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干络

2022-06-28 19:40:11 百科资料

干络是中国汉语里面的词语,意思是指·犹干维。

  • 中文名称 干络
  • 释义 犹干维
  • 拼音 gàn luò
  • 字体 简体字

词语分开解释

  基本解释:干

  gān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个数:若干。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姓。

  做搞湿

  干

  gàn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做:干事。说干就干。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做搞湿

  笔画数:3;

  部首:干;

  笔顺编号:112

  详细解释:干

  gān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同本义〖shield〗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岸;水畔〖bank〗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valley〗。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天干〖Stems;HeavenlyStems〗。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干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姓

  干

  gān

  【动】

  捍卫〖defend;guard〗

  又如:干害(捍护)

  触犯;冒犯;冲犯;冲〖offend〗

  干,犯也。--《说文》

  辙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杜甫《兵车行》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立,建立〖setup〗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求,求取〖seekfor〗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干预;干扰〖intervene;interfere〗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关涉;牵扯〖involve;beconnected〗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怠慢,慢待〖neglect〗。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干

  乾、乹、亁

  gān

  【形】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同引申义〖dry〗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枯竭〖exhausted〗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adopted〗

  赵氏干娘,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明·文林《琅琊漫抄》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dryandcoarse〗。如:干哑(干涩嘶哑)

  干

  乾

  gān

  【动】

  使干,竭尽〖dry;exhaust〗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怠慢;使对方难堪〖neglect〗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干

  乾

  gān

  【名】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dried-upfood〗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干

  乾

  gān

  【副】

  徒然,白白地〖invain〗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韩愈《感春》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虚假地,表面地〖falsely;superficially〗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另见gàn

  基本解释:络

  (络)

  luò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

  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络。

  缠绕:络纱。络丝。络线。

  相连续,前后相接: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

  sth. resembling a net

  络

  (络)

  lào

  义同(一)①,用于一些口语词。

  sth. resembling a net

  笔画数:9;

  部首:纟;

  详细解释:络

  络

  lào

  另见luò

  络子

  làozi

  〖stringbagforpackingsmallarticlesasthefoldingfans〗∶线绳编成的小网袋,可以装物

  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红楼梦》

  〖toolforwindingthethreadsoryarn〗∶绕丝、绕纱的器具

  络

  络

  luò

  【动】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同本义〖wind;bind〗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用网状物兜住〖holdsth.inplacewithanet〗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包罗〖over〗。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联,连,联络〖inanendlessstream〗。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通"罗"。搜罗〖gathertogether〗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司马贞《补史记序》

相关词语

  阿步干

  阿干

  安干

  暗干

  钻干

  资干

  总干

  竺干

  主干

  宗干

  足干

  朱干玉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