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幌子

2022-07-15 22:09:44 百科资料

幌又称帷幔,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商店悬望子,为中国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

幌子在现代汉语中有"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及"为欺骗而采取的伪装或权宜之计"之意。

  • 中文名称 幌子
  • 外文名称 huangzi
  • 别名 帷幔
  • 拼音 huǎng zi

词义解释

  1."幌"原指窗帘、帷幔,所谓"以帛明窗"。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酒旗也称"幌子"。唐代陆龟蒙《和初冬偶作》:"小垆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招徕顾客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

  2.幌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酒旗的别称。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

  3.显露在外面的标志或痕迹。

  4.为欺骗而采取的伪装或权宜之计。

  5.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我国商店招幌分类

  我国商店招幌大约分如下七种类型:

  1.以商店实物为幌子。卖什么物悬挂什么物的直接标志,有的用实物一部分来代替,属于商的原始标志。如草帽店悬挂笠帽,烟袋店悬挂旧式烟管等。

  2.以实物模型为幌子,大多情况是因为实物太小,悬挂实物无法引人注意,便悬挂与实物形象一致的大模型做幌子,是实物标志的变异形式,如蜡烛店挂木质红漆大烛为记。

  3.以商品的附属物为幌子,这种类型只有当商品无法悬挂的时候才会出现,是实物招牌转化派生而来的,用引起人们的联想来标明要出售的商品。如旧时卖植物油,只能悬挂盛油的油瓶,而不可能悬挂油来作为标记。

  4.含有隐语暗示的物件作为幌子,这是具有特殊传承意味的标志。靠人们的世代传承的介绍,才可明了经营的范围,有的暗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人们仍然凭借经验可以熟知店铺的行业。譬如旧时卖酒店,悬挂红漆木板做的平面葫芦为标志,隐语暗示古代以葫芦装酒,以启发人们来打酒。

  5.以灯具为幌子,这种标志主要用于夜市夜卖,灯上往往同时标有店铺的字号。

  6.以旗帘为幌子,古代酒馆多悬挂旗帘迎风飘卷,有的酒旗上还书写文字。旧时剃头行业往往也悬挂白布旗帘,上写"朝阳取耳""灯下剃头"等字样。

  7.以文字牌匾为幌子,如旧时的当铺便悬挂一个"当"字,茶楼悬挂一个大的"茶"字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