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师旷劝学

2022-06-30 00:28:40 百科资料

师旷劝学是一个典故,由作者刘向在《说苑》中的问答而来,其意在告诉我们:学习与年纪无关,重要的是态度。

  • 中文名称 师旷劝学
  • 外文名称 The Minister tell the emperor to study
  • 出处 《说苑》
  • 作者 刘向
  • 启发 学习与年纪无关,重要的是态度

出处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盲人。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师旷双目失明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11.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昧,昏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16.闻:听说。

  17.曰 :说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正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说得好啊!"

启示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并要对学习抱有热爱之心,就一定能成功。年纪的高低与成功是无关的。所以才有了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比喻句

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道理

  学习与年纪无关,重要的是态度要肯学,勤学。

感想

  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想到一种偏激的情形:人们没文化的时候,凭本能而活着,生活朴实。可一些人因为学了点知识,就穷究:我为什么活着?以至因思虑而茫然,因茫然而轻生,因轻生而害群。这岂不是不学更好吗!看来,学,也得学那精神向上的文化、知识。师旷告诉晋平公学无止境,人的一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只会带来一些无知的麻烦。多珍惜时间,多珍爱学习!

《说苑》介绍

  《说苑》,又名《新苑》,刘向著,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作者简介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谷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