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思八文

蒙古人最早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打败了乃蛮部,俘虏了乃蛮太阳汗的丞相塔塔统阿,那时,成吉思汗已是汗国首领,深知创立文字的必要,他就让塔塔统阿给他的儿子教回鹘文,而且还将回鹘文改成蒙文。1264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巴思八被封为元朝的国师,1267年他又创制了蒙古新文字:巴思八文。以巴思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字体。
- 中文名称 巴思八文
- 文字别名 八思巴字、蒙古字、蒙古新字、元国书/字、方体字
- 文字类型 字母文字(音素文字)
- 创制年代 元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颁诏推行
- 记录语言 蒙古语、汉语、藏语、梵语、波斯语、维吾尔语等
巴思八文 概述
使用情况: 自1269年起,在整个元朝版图内广泛使用。作为官方文字一直用到北元时期,后渐消亡。使用场合主要是官方文书,包括旨书、牌符、官印等,还用于书籍出版。八思巴字虽然成了死文字,但它对其它文字产生过影响。例如篆体藏文袭用其字母形式,朝鲜15世纪的训民正音的基符也来源于八思巴字。
字符结构: 一般是辅音+元音,辅音+元音+辅音,上下叠加。
书写规则: 自左往右、自上而下书写
词不连写
音节与词之间无界限
元音字母的独写形式均属合体,包括字头符、音符、连接符三个部分。
元音字母的合体形式有词首形式和非词首形式的区别。
行文中没有声调符号
书写单位是音节,在同一个音节的组成要素之间用专门的符号--连接符相连接。 元音a不设专门字母,以字首辅音字母后与其它元音字母对应的零形式表示元音a。
信息处理:
内蒙古大学开发有八思巴文字的信息处理系统
文献样品
八思巴文主要用于官方文书,包括旨书、牌符、官印等,也用于书籍出版。以下为其文献样品举例。
1. 薛禅皇帝牛年(1277/1289)圣旨
2. 蒙古字韵
3. 元至顺间(1330-1333)建安椿庄书院刻本《事林广记》百家姓影印件
参考文献
1. 照那斯图.八思巴字和蒙古语文献·Ⅰ.研究文集Ⅱ文献汇集[书].日本东京:处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刊行,1990、1991.
2. 照那斯图、杨耐思.蒙古字韵校本[书].民族出版社,1987.
3. 照那斯图.元八思巴字篆书官印资料辑存[期刊].文物资料丛刊1997:(1).文物出版社,1977.
4. 照那斯图.蒙古文和八思巴字元音字母的字素分析[期刊].民族语文,19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