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欲:想要。立,站立。而,表连接。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来。达,腾达。达人,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如果自己都站不稳,看到别人摔倒,你又怎么扶他呢?
- 作品名称 《论语·雍也》
- 作者 孔子门人
- 创作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 作品出处 《论语》
- 文学体裁 先秦散文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一一(《论语·雍也》)
译文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非常地博有,腾达,且愿意周济众人。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必须是圣啊!尧舜二帝也因为不能做到这般而感到愧对于民呀!一个怀有仁心的人,一定是首先自己要站得稳,然后看到别人摔倒也愿意扶的人。首先自己要足够地腾达,而且也愿意博施济众。能够先做好自己,然后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
赏析
"能近取譬",取,争取。譬,比喻,打比方。从自己、从身边就近的小事开始,先做好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从而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
仁爱之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并且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最具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如果能够做到"乐于助人",也就做到了"仁"。
同样体现"仁"的思想,在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忘势》里还有这样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不是普遍认为没有钱就是穷,这里的穷是中性词,形容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达",腾达,不仅仅指有钱,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兼善天下,让天下人能独善其身。兼善天下其实就是博施济众,"达则兼善天下"与"己欲达而达人"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在阐述儒家的"仁",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现实意义
两千多年来,仁、义、礼、智、信作为华夏儿女不可或缺的道德准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仁"字,体现了我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变强大,不仅是因为强大可以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强大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人。我们的祖国已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但祖国的强大也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首先自己要站得稳,在别人摔倒的时候,也能扶他一把,不仅自己要足够腾达,也要能够周济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