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巯嘌呤

2022-07-15 21:15:49 百科资料

巯嘌呤(Mercaptopurine,6-MP)属于抑制嘌呤合成途径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因而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的转变过程。本品进入体内,在细胞内必须由磷酸核苷糖转移酶转变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方具有活性

  • 中文名 巯嘌呤
  • 外文名  Mercaptopurine
  • 属于 抑制嘌呤合成途径异性药物
  • 中文别名 6-巯基嘌呤、6-巯嘌呤、巯唑嘌呤
  • 类别 西医药物

适应症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急变期。

临床应用

  口服给药:

  ①绒毛膜上皮癌:成人常用量,每日6mg~6.5mg/kg,分两次口服,以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为3~4周。

  ②白血病:开始,每日2.5mg/kg或80~100mg/m,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于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进及白细胞数下降,可考虑在仔细观察下,加量至每日5mg/kg;维持,每日1.5mg~2.5mg/kg或50mg~100mg/m,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肝脏损害:可致胆汁淤积出现黄疸。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口腔炎,但较少发生,可见于服药量过大的患者。

  4.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5.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少见。

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有尿酸盐肾结石、痛风及胆道疾病的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每周应随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1~2次,对血细胞在短期内急剧下降者,应每日观察血象。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