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岵山荔枝

2022-07-04 20:31:15 百科资料

岵山荔枝,福建省永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岵山荔枝,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色、香、味皆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即含有多量的糖分、适度的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岵山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文名称 岵山荔枝
  • 外文名称 Hushan Litchi
  • 产地名称 福建省永春县
  • 品质特点 果肉白色,味甜汁多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岵山荔枝果皮呈鲜红色,龟裂片凸起明显,且色泽均匀一致,果实心脏或卵圆形,果肉白色,味甜汁多。理化指标:单果重≥18.0克,可食率≥78.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糖酸比68.0-83.0。

产地环境

  岵山荔枝产自福建省永春县,永春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系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雪山(海拔1366米)为最高;东部地势呈阶状。永春境内山多地少,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境内以蓬壶马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地貌资源丰富,分布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起地区,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沿桃溪散布着串珠状的山间小盆地。

  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个过渡性气候带上,内半县多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外半县多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而千米以上高山呈北亚热带气候,全县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全年无霜期320天,平均初霜期在12月20日,平均晚霜期在2月7日终结。年平均气温20.4℃,两个气候带平均气温相差2.7℃。一月份平均气温11.9℃,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极端最高气温38.4℃。全县≥10℃年活动积温5373.4℃-7479.5℃。年降水量1600-2100毫米。全年日照平均时数4422.4小时,平均年实照时数190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蒸发量为1595毫米。全县以东南风为主导,冬季偏北风,适宜种植荔枝。

历史渊源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蔡襄因岵山荔枝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把它载入《荔枝谱》;

  明朝,福建省礼部尚书曹学全称岵山荔枝: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

生产情况

  2013年,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有荔枝树约30000株,其中百年以上老树约2500株,百年以下成熟果树约10000株,小树2500株,未投产幼苗约15000株。每年全镇可产荔枝近500吨,产值约880万元人民币。

  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约有5万株荔枝树,年产果可达600吨。

产品荣誉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岵山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岵山荔枝产地范围为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岵山晚荔。

  立地条件

  溪边和河沟旁,土壤为沉积土和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5.0-6.5。

  栽培管理

  苗木繁育:用高空压条繁殖或以"乌叶"为砧木嫁接。

  定植:3月上旬至4月中旬或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亩)栽植15株至20株。

  树冠管理:树形为自然开心圆头形或半圆形。修剪以疏剪为主,配合回缩修剪。冬季防控冬梢;春季控花穗,防冲梢。

  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亩)施1500千克至2000千克。

  采收:7月中下旬,果皮转鲜红色后采收。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果皮呈鲜红色,龟裂片凸起明显,且色泽均匀一致,果实心脏或卵圆形,果肉白色,味甜汁多。

  理化指标:单果重≥18.0克,可食率≥78.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糖酸比68.0-83.0。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岵山荔枝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永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岵山荔枝的检测机构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