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分类分级

岗位分类分级 ,是对专业技术岗位,改革后的岗位设置为管理岗位8个级别、专业技术岗位13个级别和工勤技能岗位5个级别。
- 中文名称 岗位分类分级
- 管理岗位 8个级别
- 专业技术岗位 13个级别
- 工勤技能岗位 5个级别
基本概况
政策
今年8月底以前,全省各市州也将完成制定并上报改革方案的实施细则。
纳入本次人事制度改革的对象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及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等,涉及全省范围内的8.3万家事业单位的136万名工作人员。
岗位设置
教授也分级别拿工资
"以教授为例,他们也将实行等级划分,分级别拿工资。"据省人事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岗位设置将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其中,管理岗位分为8级,即由高到低为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岗位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设置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其它
技术人员等级划分
(1)技术团队工作饱和度分析与工作量测算
咨询公司通过大量调研和外部数据对比,针对技术团队工作岗位进行工作饱和度的对比,工作量的测算等系统分析工作。
1.基于流程和服务高效进行技术岗位精简和设计;
2.建立能力标准进行宽带管理,实现一专多能的岗位配置;
3.按人工成本进行总体部门岗位数量控制;
4.为了实现技术人员高效,专业人员分级安排不同岗位,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佳化。
(2)技术人员基于能力的岗位分配建议
(3)虚拟金字塔型分层分类技术队伍建设
任职条件
新招人员应达大专学历以上
记者了解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用,将根据"按需上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并签订聘用合同。
管理岗位的职员应具有中专(中技、高中)以上学历,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四级以上职员则需本科以上,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年限也需达到最低2年以上。新招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专业技术岗位要求不仅要符合我国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规定,而且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工勤技能岗位中一级、二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同类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三级、四级岗位,则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同类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新招聘的工勤技能人员,试用期满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收入变化 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根据工作年限、资历等条件的不同,同一个职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也可能不同。"省人事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推行后,工作人员的收入将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一旦该岗位换人,其待遇水平依然留在原岗位。
据介绍,岗位改革后的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不同的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变动后,其新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将从变动后的下一个月开始执行。
此外,按岗定薪还意味着处在同一个层次中的人,将再次产生竞争。如: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中级职称,对应了8、9、10级3个岗位等级。岗位等级不同,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同一职称的人,需从高到低竞争岗位等级。如中级职称的人将从最高的8级开始竞争,然后是9级,最后是10级。
岗位分级分类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
以战略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和企业岗位的分级分类有什么关系呢?战略靠战略能力来实现,而战略能力的取得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又需要通过提升企业核心岗位任职者的核心技能和核心素质来得到,因此,我们就得出了通过企业岗位分级分类,来明确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岗位任职者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并以此进行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开发,来聚焦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使得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