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鸭

山麻鸭是福建省山区优良小型蛋用鸭种,中心产区在龙岩湖邦乡。该乡自明朝以来,就是闽西鸭苗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 中文学名 山麻鸭
- 别称 新岭鸭小型蛋用鸭种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鸟纲 Aves
禽类介绍
山麻鸭产地(或分布):福建省龙岩市。
数量:1982年种鸭450万只。
主要特性
蛋用型鸭种。头中等大,颈秀长,胸较浅,躯干呈长方形;头颈上部羽毛为孔雀绿,有光泽,有白颈圈。前胸羽毛赤棕色。尾羽、性羽为黑色。母鸭羽色有浅麻色,褐麻色,杂麻色三种。胫 、蹼橙红色,爪黑色。初生重为45克,成年体重公鸭为1.43千克,母鸭为1.55千克。屠宰测定:半净膛为72%,全净膛为70.30%。100日龄开产,年产蛋243枚,蛋重为54.5克,蛋形指数1.3。公母配种比例1:25,种蛋受精率约75%。

产地环境
山麻鸭中心产区位于武夷山脉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9℃,霜期3~5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山沟溪流纵横,梯田遍布,牧鸭水域面积颇广,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稻米和其他农副产品,为山麻鸭的育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山麻鸭经过山区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和当地人民的长期选育,逐渐形成善于奔跑、觅食力强、适应于梯田放牧饲养的蛋用鸭种。
外形特征
山麻鸭具有麻鸭的一般特征。公鸭喙青黄色,嘴豆黑色,虹膜黑色,蹠蹼为橙红色,爪黑色;头及颈上部的羽毛为孔雀绿,有光泽,有一条白颈环(部分公鸭没有);从前背至腰部羽毛均为灰棕色。母鸭羽色,据552羽统计,浅麻色的占64%;褐麻色的占22%;杂麻色的占14%。母鸭羽色类型虽多,但它们的喙、嘴豆、蹠、蹼及爪的颜色均相同,与公鸭颜色无异。
品种性能
成年公鸭平均体重1.43公斤,体斜长20厘米;成年母鸭平均体重1.55公斤,体斜长21.2厘米。公鸭110日龄性成熟。母鸭100日龄开始生蛋,年产蛋243枚,个别可达280枚,平均蛋重54.4克(初蛋重44~48克),群鸭公母比例多为1∶25,其受精率为75.48%,受精蛋出雏率为90.10%。
淘汰的山麻鸭作菜鸭,它的半净膛重为72%,全净膛重为70.30%。该鸭除闽西外,还分布于闽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