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茨菇

山茨菇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土细辛的干燥带根全草。
- 中文名 山茨菇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科 马兜铃科
- 属 细辛属
形态特征
山茨菇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有许多绳索状须根;须根肉质,直径1~2.5毫米,有辛辣味。叶生于根状茎上,近簇生。叶片近革质,卵形至戟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顶端常渐尖,基部心形,后裂片耳形,下伸或稍外展,上面略被毛,有浅绿色斑块,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叶柄长达30厘米。花早春开放,蓝紫色,1或2朵腋生;花被管倒葫芦形,中部缢缩,盛开时檐部直径约4厘米,裂片阔卵形,长1.5厘米,宽1.8厘米,里面有疣状起;雄蕊6枚,花丝极短;花柱中部以下合生。
原植物
土细辛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辛辣气味;根状茎匍匐,生有许多肉质、直径1~2.5毫米的须根。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卵形或阔卵状近心形,长10~20厘米,宽 6~12厘米,顶端渐尖至短尖,基部深心形,后裂片耳状,通常向后直伸,顶端钝或圆,有时微尖,上面常有淡绿或苍白色的斑块,疏被糙伏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叶柄长10~ 30厘米。早春开花,常 1~2朵腋生,蓝紫色,开放

时直径约4厘米;花被管倒葫芦形,喉部深缢缩,里面有纵皱纹,檐部3裂,裂片近阔三角形,长约1.5厘米,宽约1.8厘米,里面基部有疣状突起;雄蕊6枚,花丝短;雌花的子房下位,花柱6枚,分离。夏季结蒴果。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和沟谷边。分布于我省北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中部地区。广西亦有分布。
别名
大块瓦,上细辛。 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土细辛 Asarum sagittarioides C. F. Liang的干燥带根全草。
相关种类
皱花细辛Asarum crispulatum C. Y. Cheng & C. S. Yang
川滇细辛Asarum delavayi Franch.
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
灯笼细辛Asarum inflatum C. Y. Cheng & C. S. Yang
下紫细辛Asarum infrapurpureum Hayata
金耳环Asarum insigne Diels
长茎金耳环Asarum longerhizomatosum Liang & C. S. Yang
大花细辛Asarum macranthum Hook.f.
大叶马蹄香Asarum maximum Hemsl.
南川细辛Asarum nanchuanense C. S. Yang & J. L. Wu
紫背细辛Asarum porphyronotum C. Y. Cheng & C. S. Yang
深绿细辛(变种)Asarum porphyronotum C. Y. Cheng & C. S. Yang var. atrovirens C. Y. Cheng & C. S. Yang
紫背细辛(原变种)Asarum porphyronotum C. Y. Cheng & C. S. Yang var. porphyronotum
青城细辛Asarum splendens (F. Maek.) C. Y. Cheng & C. S. Yang
大屯细辛Asarum taitonense Hayata
五岭细辛Asarum wulingense Liang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分布范围
分布广东南部和广西。我省产于乐昌、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博罗、五华、河源、恩平、开平、阳江、阳春、从化、龙门、新丰、肇庆、茂名等市县。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拔取全株,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略呈卷缩状。根茎短,下簇生数条至10余条细根,肉质,长5~12厘米,直径约2毫米,土黄色或灰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叶基生, 2~4片,具长柄;叶片卵形或阔卵状心形,厚纸质,长7~15厘米,基部宽5~10厘米,叶边缘微内卷,顶端渐尖,基部裂开呈耳垂状,极叉开;叶面青褐色至棕褐色,常有灰白色斑块,叶背色较浅;叶脉网状较疏。有灰白色短柔毛。间见叶腋残留干燥花 1~2朵。气辛香,味辛辣麻舌,微苦。

主要价值
医疗用途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活血解毒。用于风寒头痛,牙痛,脘腹寒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痛。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3~6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质量要求
以根叶齐全、叶褐色、根断面粉白色、味辛辣者为佳。 包装贮藏:用麻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
药 理
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
炮 制
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