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苜楂

学文名称银柴胡;拉丁文名Radix Stellariae。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中央种子目;石竹科;繁缕属;银柴胡种。
多年生落叶草本植物,是一种地道的中草药植物,叶子对生,长椭圆形,嫩芽及嫩叶翠绿,均可食用。每年清明节至5月中旬,是山苜楂最佳的采集时间。
在山东地区,一般公历三月份开始发芽,作为野菜,半岛西部称之为山菜,半岛东部地区称之为山麻楂。
- 中文名 山苜楂
- 别名 山麦楂或者山菜
- 类型 属落叶小乔木
- 特点 叶子对生,长椭圆形
- 实用性 可食用
简介

山苜楂又称山麦楂或者山菜,属落叶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嫩芽及嫩叶翠绿,均可食用。每年清明节至5月中旬,是山苜楂最佳的采集时间。
清代李渔曾说:“饮食之道,细切肉类不及禽鸟之野味,野味又不及佳蔬,这是它更接近自然的缘故。”
“野菜中菱科为第一品”,而山苜楂可谓野菜中的第一品!
山苜楂这种特殊的山野菜,能为更多的食用者享用,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素,为大众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让广大食用者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这的确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大好事。山苜楂将以山野菜的身份登上餐桌,成为大众喜欢的美味佳肴。
地理分布
山苜楂 它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要求极高,只生长在高山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称得上“深宫之闺秀”。

据说,它生长在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甚至在同纬度的朝鲜半岛上亦找不到它的踪影。山东半岛东部(如威海、日照、临沂等局部地区)小丘陵南侧的向阳处,才能找到它,因而称得上“冰清玉洁”,是纯粹的山野菜,是百分之百的绿色天然食品。
营养价值
山苜楂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叶绿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
山苜楂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气味,食后有清新的感觉。
山苜查可加调料做成炒菜、凉拌菜,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食用方法多样,色泽翠绿,滋味鲜美,口感极好,也是当地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农业经济
大棚种植
一公斤抵两只鸡

绿色无公害山野菜在城里畅销,特别是刚上市时,许多野菜成了市民的抢手货,每公斤售价达几十元。“如果在寒冷的冬季里种出新鲜的野菜,肯定会有更好的收成。”春节前后,大棚里的山苜楂会进入旺收季节,那时将丰富更多市民的节日餐桌。
食用方法
1. 凉拌:前处理(选择最嫩的顶牙,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开水烫(焯水),再用凉水拔),然后用蒜泥拌,加入少许盐,也可适量加些虾皮、香油之类的调味。
2. 炒菜:洗净,用肉丝炒菜,就像普通菜一样炒。
3. 包水饺:前处理与凉拌一样,切碎,加肉调馅包水饺。
4. 做小豆腐: 前处理与凉拌相同,切碎,用黄豆沫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