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属

山楂属(学名:Crataegus L.)蔷薇科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具刺,很少无刺;冬芽卵形或近圆形。单叶互生,有锯齿,深裂或浅裂,稀不裂,有叶柄与托叶。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北美种类很多。中国约产17种。本属的模式种:锐刺山楂 Crataegus oxyacantha L.,原产欧洲。
- 中文名 山楂属
- 学名 Crataegus 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具刺,很少无刺;冬芽卵形或近圆形。单叶互生,有锯齿,深裂或浅裂,稀不裂,有叶柄与托叶。伞房花序或伞形花序,极少单生;萼筒钟状,萼片5;花瓣5,白色,极少数粉红色;雄蕊5~25;心皮1~5,大部分与花托合生,仅先端和腹面分离,子房下位至半下位,每室具2胚珠,其中1个常不发育。梨果,先端有宿存萼片;心皮熟时为骨质,成小核状,各具1种子;种子直立,扁,子叶平凸。



生长环境
中文名 | 拉丁名 | 生长环境 |
---|---|---|
云南山楂 | 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Rehder | 海拔1500-3000米。 |
湖北山楂 | 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 |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海拔500-2000米。 |
野山楂 | Crataegus cuneata Siebold & Zucc. | 生于山谷、多石湿地或山地灌木丛中,海拔250-2000米。 |
华中山楂 | Crataegus wilsonii Sarg. | 生于山坡阴处密林中,海拔1000-2500米。 |
滇西山楂 | Crataegus oresbia W. W. Sm. | 生于光坡灌木丛中,海拔2500~3300米。 |
毛山楂 | Crataegus maximowiczii C. K. Schneid. | 生杂木林中或林边、河岸沟边及路边,海拔200~1000米。 |
桔红山楂 | Crataegus aurantia Pojark. | 山坡杂木林中,海拔1000~1800米。 |
辽宁山楂 | Crataegus sanguinea Pall. | 生山坡或河沟旁杂木林中,海拔900~2100米。 |
光叶山楂 | Crataegus dahurica Koehne ex C. K. Schneid. | 生于河岸林间草地或砂丘坡上,海拔500~1000米。 |
中甸山楂 | Crataegus chungtienensis W. W. Sm. | 生于山溪边杂木林或灌木丛中,海拔2500~3500米。 |
甘肃山楂 | Crataegus kansuensis E. H. Wilson | 生于杂木林中、山坡阴处及山沟旁,海拔1000~3000米。 |
阿尔泰山楂 | Crataegus altaica (Loudon) Lange | 生于山坡、林下或河沟旁,海拔450~1900米。 |
裂叶山楂 | Crataegus remotilobata Raikova ex Popov | 生山坡沟边或路旁。 |
准噶尔山楂 | Crataegus songarica K. Koch | 生于河谷或峡谷灌木丛中,海拔500~2000米。 |
山楂 |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 生于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海拔100~1500米。 |
地理分布
分布于北温带,北美最盛,我国约有17种,各省均产之,其中山渣C. pinnatifida Bunge北部常见栽培,果供鲜食或作蜜饯。
栽培技术
山楂是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一般株形较小,但因寿命长也能长成大树。枝条顶端优势性明显,发枝力强,冠内枝条易密生。幼年树层性明显,但生长过程中中心干容易偏斜或消失,使树冠偏斜,整形中应注意调整。盛果期后枝头下垂,树姿开张,多呈自然半圆形或圆头形树冠。后期休眠芽容易萌发,有利于树冠更新和延长盛果期年限。山楂根系发达,容易发生根蘖,除用以繁殖苗木外,应予清除。
进入结果期的枝条,只要生长适度,发育充实,顶芽及其下l~4芽都易形成花芽。山楂的花芽是混合芽,第二年先抽生新梢,再在梢端及其附近叶腋中抽出花序结果。结果新梢不形成果台。初结果的树上,5厘米以上的中、长结果母枝占多数,它们结果数量多,着果牢靠。盛果期的大树,一般以5厘米以下的短结果母枝占多数,它们连续结果能力较差。
结果新梢开花结果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顶部结果的同时,其下部分侧芽仍能分化花芽,在次年连续结果,一般可持续2~5年,依品种、树势和结果母枝健壮程度而异。另一种情况是顶部开花结果后,其下侧芽只发育成叶芽,第二年抽生发育枝,然后在发青枝上再形成花芽而于第三年再次抽梢结果,成交替结果现象。也有间隔2~3年才发生花芽然后再抽梢结果的。栽培上应多培养能连续形成花芽的结果母枝类型,以达到丰产稳产。
山楂有自花授粉、受精和单性结实的特点,但异花授粉能显著提高着果率。山楂为伞房花序,每花序一般有花15~30朵。常表现出花序着果率高而花朵着果率低。单花着果率约在20%上下,因品种、树龄和着果部位而有较大的差异。树冠外围多高于内膛。每花序一般着果4~6个。山楂花期较晚,果实生育期较长,晚熟品种需140~160天。
分类系统
组 | 中文名 | 拉丁名 | 特征描述 |
---|---|---|---|
组1 | 羽裂组 | Sect. Pinnatifidae Zabel | 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及分裂处;花序微被柔毛;果实红色;小核3-5,内面两侧平滑(种1)。 |
组2 | 浅裂组 | Sect. Henryanae Sarg. | 叶片浅裂或不分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花序无毛;果实黄色或红色;小核3-5,内面两侧平滑(种2-4)。 |
组3 | 楔形组 | Sect. Cuneatae Rehd. | 叶片不分裂或浅裂,基部常楔形;花序微被柔毛;果实红色;小核3-5,内面两侧平滑(种5)。 |
组4 | 毛序组 | Sect. Tomentosae Sarg. | 叶片浅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花序多密被绒毛;果实红色;小核2-3,内面两侧有凹痕(种6-7)。 |
组5 | 麻核组 | Sect. Sanguineae Zabel | 叶片浅裂至深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花序无毛或微被柔毛;果实红色、黄色或黑色;小核3-5,内面两侧具凹痕或蜂窝状孔穴(种8-16)。 |
组6 | 光核组 | Sect. Orientales Zabel | 叶片深裂稀浅裂,叶脉伸到裂片顶端及分裂处;花序无毛或微被柔毛;果实黑色或红色;小核1-3,内面两侧稍具棱或平滑(种17) 。 |
主要价值
本属有些种类果实大形而肉质,可供鲜食,或作果冻蜜饯及糖渍食品,有些种类的嫩叶可作茶叶代用品,有些种类的果实可入药,树皮和根部含单宁,可用于染色。木材坚固沉重,可作碹工用材或农具把柄。许多种类可栽培供观赏用,并适宜作绿篱,少数种类可作苹果、梨、榅桲和枇杷果树的砧木。用种子繁殖,但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必须经过层积储藏。栽培品种采用嫁接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