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钠

尿酸钠,分子式为C5H3N4O3Na,外观为白色或白中夹带黄色的抛物状粉末。尿酸钠被认为和痛风性关节病的发病机理和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有关。 能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溶液呈碱性。
- 中文名 尿酸钠
- 英文名 Uric Acid Sodium Salt
- 别称 尿酸二氢钠,脲酸钠
- 化学式 C5H3N4O3Na
- 分子量 190.09
基本信息
分子式:C5H3N4O3Na
分子量:190.09
CAS号:1198-77-2
λmax:293 nm
消光系数:E = 12.2(pH=7.0)
简介
在体内,尿酸钠晶体被发现沉积在关节和肾脏中。 尿酸钠已被证明可以诱导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尿酸钠结合铁(III)的能力及其对引发炎症的潜在的作用已经被研究。
尿酸钠已用于逆转活性氧和氮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一项研究表明兔血清中分离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与尿酸钠晶体进行了抗体种群在其承担的结合位点的晶体表面结构的印记的形成。
本品在1 M NaOH溶夜中(25mg/mL),是浅黄色溶液。
尿酸钠对人体的影响
对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高尿酸尿是指尿中尿酸的排泄量>600mg/日。临床上,大约15%的草酸钙结石是由高尿酸尿所致。造成这种高尿酸尿的主要原因是蛋白摄进过多;其次是由于体内尿酸合成过多,即使限制蛋白摄进,也不能纠正这种高尿酸尿。由高尿酸尿引起的草酸钙结石称为高尿酸尿性肾草酸钙结石(HUCN)。HUCN的形成过程已基本阐明,它是尿酸钠通过取向附生机制诱导了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当尿pH值>5.5时,过饱和尿酸在含钠的尿液中解离并形成尿酸钠,尿酸钠析出结晶后,再通过异质成核的作用来直接诱导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尿中过多的尿酸钠还可与尿中某些草酸钙结晶抑制因子结合,从而间接促进了草酸钙结晶的形成。
对痛风性关节病发病的影响
关于痛风性关节病的发病机理,许多学者普遍认为与多形核白血球有关。痛风时,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释放的尿酸钠晶体被关节液的白血球吞噬,白血球又破裂释放出蛋白酶和炎性因子进入滑液,酶炎性因子使关节中的白血球增多,于是有更多的吞噬了尿酸盐结晶的白血球相继破裂释放出酶和炎性成分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急性滑膜炎和关节软骨破坏。